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引经例辨

说文引经例辨

三卷。清雷浚(1814-1893)撰。雷浚字深之,一字广文,号寓楼,又号甘溪,江苏吴县人。通小学,精校雠,以刊书为业。著作尚有《说文外编》,叙刻顾广圻《说文辨疑》、刘禧延《说文碎金》及自著二种为《雷刻说文四种》。此书系考辨《说文》引经之作。潘钟瑞叙云:“许氏之书,说文也,解字也,非诂经也。其引经者,为其字之义作证也。所引之经有与其字之义不相应者,古字少,经典多假借,不尽用其本义也。许君引其用本义者,兼引其不用本义者,而字义之直指,字音之旁通,无不了然矣。后人不察,以诂经之法,考《说文》之引经,拘泥则窒碍,泛滥则穿凿,均之无当焉。将欲廓而清之,必先理其绪而分之,然后能比其类而合之,此雷深之广文所以有《引经例辨》之作也。”是书取《说文》引经九百六十五条,分为三例:(1)说本义,所引之经与其字之义相发明者也;(2)说假借,所引之经与其字之义不相蒙者也;(3)说会意,所引之经与其字之义不相蒙而与其从某从某某声相蒙者也。统观全书,雷氏发许君引经之例,与以前诸书对于《说文》引经专考异同者不同,然雷氏所析之例尚较粗疏。是书有光绪二年(1876)刊本,有光绪十年(1884)《雷刻说文四种》本。

猜你喜欢

  • 论语沈氏训注

    一卷。南齐沈居士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皇疏引沈居士说而不著其名。马定为沈驎士,因《齐书·沈传》有训注论语之事。朱彝尊《经义考》曰《论语训注》佚。也是据沈传而言。马又说史称驎士隐居余不吴差山。教授经书,

  • 新校郑志

    三卷,附录一卷。钱东垣(生卒年待考)、钱绎(生卒年待考)、钱侗(1778-1815)校。东垣字既勤,一字亦轩,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清代经学家。嘉庆三年(1799)举人,官浙江松阳县知县,后为上虞知

  • 鳌峰集

    二十八卷。明徐(1570-1642)撰。徐,字惟起,一字兴公,号鳌峰居士,闽县(今福建闽候)人,生平事迹不详。该集于明代天启年间刻印,序后附寿序三篇,全集均为诗,分体编辑,比黄氏《千顷堂书目》“明史艺

  • 梁武帝演义

    见《梁武帝西来演义》。

  • 别本缘督集

    十二卷。宋曾丰(约1184年前后在世)撰。曾丰,字幼度,乐字(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乾道五年(1169)进士。官至知德庆府事。曾丰所撰《缘督集》岁久无传,《四库全书总目》

  • 辨字通考

    四卷。清王在镐(生卒年不详)撰。在镐字西周,太原(今属山西)人。是编为纠正当时楷书的书写混乱而作。自汉唐以来,帖写迭兴,后人袭之,字学因之以讹;又乡村塾师以及农工商贾,非求简便,即求新奇,参差其画数,

  • 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

    见《武王伐纣平话》。

  • 白氏经史事类六帖

    见《白孔六帖》。

  • 化书新声

    明王清一(生卒年不详)撰。关于清一的情况,史籍记载极略。书中自序作者自称先天风雷侍者,言万历壬辰(1592),“自京师奏太后,请武当山《道藏》经回。”可知其为明神宗时人。《化书新声》是清一取五代时谭峭

  • 月令章句

    四卷。汉蔡邕(133-192)撰。叶德辉(详见《礼记郑注正字考》)辑。蔡邕,字伯嗜,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蔡邕好辞章、天文、算术,能画,善鼓琴。建宁中拜郎中,奏定六经文字,咸为后学取正。以应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