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引经考证

说文引经考证

八卷。清陈瑑撰。参见《说文举例》。此书是研究《说文》引经文字同异之作,陈氏自序云:“学者通经必先识字,不有《说文》,何从究《苍》《雅》之遗文、篆籀之微旨哉?顾《说文》之存于今者,误戾脱落,窜入改易,许君原本仅十之六七耳。唯所称诸经,虽亦经传写改易,而证以他书,汉经师之训诂,七十子之微言大义,往往而在。由文字以究声音,由声音以通训诂,研经之津逮,识字之指归也。其与今本同者,概不赘。”故此书所述者,皆为《说文》引经与今经本不同之字,或证通假,或明其错误,共计522条,载于第一至第七卷。第八卷为《说文引经互异说》,参见下条。雷浚《说文引经例辨自序》对此书多所批评:“陈孝廉瑑《说文引经考》八卷,厥病有六:不知《说文》引经之例有三,而以为皆说本义,一也;异文有正假之异,有古今、正俗之异。正假者,其字本非一字,特以音近相通。陈君不知,而一切以为古今字,二也;有正字又有假字,谓之正假,而假字有无正字者,许君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无正字之假借,其义从本义辗转引申而出。有正字之假借,但取声而义不必通……陈君不知,而一切曲说以通其义,三也;何谓本义,《说文》所定一字一义是也。其义多与其字之形相应,故谓之本义。从本义展转引申而出者,谓之引申义。又有假借义……陈君似已不知,故其论义,往往置《说文》本义不论,而泛引他书之引申假借义,以为某字本有某义,四也;繁称博引,既于义之不可通者曲说以通之,至穿凿之无可穿凿,则于字之明明声通者曰不可通,不当假借,五也;称引繁而无法,检原书多不合,六也。”雷氏此说并不尽是,陈氏所述亦不尽非。是书有同治十三年(1874)湖北崇文书局刊本,光绪十年(1884)溢庐刊巾箱本。

猜你喜欢

  • 毛诗蒙求窾启

    十卷。清代薛韬光(详见《毛诗蒙求汇琐》)撰。是书首有自序,以为诗中精义,经宋元诸大儒讨论,如日再中,其名物训诂,自《尔雅》外,诸子各有成书。兹集俱不多及,惟就诸说相持处,略标管见。大旨于《小序》、《传

  • 红余诗词稿

    一卷。清谢香塘(生卒年不详)撰。约为道咸间人。浙江平阳人。谢青杨之姐。嫁同邑金氏,早寡。遗稿存诗八十五首,词五阕。诗笔清俊,力追古人。如《咏菊》诗云:“天意只教全晚节,人情竟说占秋光”,《月下观梅》诗

  • 仕学全书

    三十五卷。明鲁论撰。鲁论,字孔壁,号西麓,江西新城人。天启中以贡生授颍州(今属安徽)州同,官至福州府同知。著有《四书通义》,已著录。本书原名《闻见录》。主要记述明代官制,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级官署之职掌、

  • 卧雪轩吟草

    四卷。清杭澄撰。杭澄,生卒年不详,字清之,又字筠圃,号定水老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编修杭世骏之妹,国学生赵万暻之妻。清代诗人。著述颇富。《卧雪轩吟草》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嫏嬛别馆《国朝闺

  • 广宁县志

    十卷,清李本洁修,梁乔纂。李本洁,直隶卢龙(今河北卢龙县)人,举人,乾隆六年任知县。梁乔,广东三水人,进士。旧志创始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县令黄金从,三十三年(1694)续修。乾隆十三年(174

  • 诗律武库前后集

    三十卷。旧本题宋吕祖谦(详见《历代制度详说》)撰。但在吕祖谦年谱中均未载此二书。《历代制度详说》编辑很有条理,刊自元人。此书所征引的内容,大多是习见之事。在类书之中是比较浅陋的。似非吕祖谦所作。可能是

  • 敬一堂法帖

    三十二卷。清蒋陈锡(生卒年不详)辑。蒋陈锡,字雨亭,生平籍贯不详。该帖刻成于康熙五十四年(1716),共三十二卷,其中唐宋真迹为七卷,元人真迹为十一卷,明人真迹为十四卷。该法帖中收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

  • 永昌二芳记

    三卷。明张志淳撰。张志淳,自号南园野人,祖籍云南,后移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宪宗成化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因参与刘瑾图谋不轨之党,被罢官。著作除《永昌二芳记》外,还有《南园漫录》。《永昌二芳记》,

  • 上元江宁两县合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莫祥芝、甘绍盘修,汪士铎纂。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分任纂修者,皆一时地方名宿,故体例精详,文章尔雅,不愧大邦制作。叙录商例之作,陈义甚高,择言尤雅,可谓渊懿样茂矣!

  • 萧亭诗选

    六卷。清张实居(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张实居,字宾公,号萧亭,邹平(山东济南)人,生卒年不详。平生未入仕途,入清后隐居乡里,弹琴咏歌以自娱。张实居善诗,著有《萧亭诗选》。其所作古今诗超千首。乐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