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长笺

说文长笺

一百四卷。明赵宦光(?-1625)撰。亦作赵颐光,字凡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妻陆卿子隐于寒山,读书稽古,精于篆书。著作尚有《六书长笺》、《篆学指南》等。此书以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为底本,而凡例乃称“徐铉徐锴奉南唐敕定”,对于《说文》源流暗昧不明。所列诸字较之原书多所增删,增者加方围于字外,删者加圆围于字外。字下之注谓之“长语”,所附论辨谓之“笺文”,故名“长笺”。然而所增之字,往往失画方围,与原书混淆;所论所注,又殊多疏误。顾炎武说:“万历末,吴中赵凡夫宦光作《说文长笺》,将自古相传之五经,肆意刊改,好行小慧,以求异于先儒,乃以‘青青子衿’为淫奔之诗,而谓‘衿’即‘衾’字,如此者非一。其实四书尚未能成诵,而引《论语》‘虎兕出于柙’误作《孟子》‘虎豹出于’。然其于六书之指,不无管窥。而适当喜新尚异之时,此书乃盛行于世,及今不辩,恐他日习非胜是,为后学之害不浅矣。故举其尤剌谬者十余条正之。”顾氏所谓“尤剌谬者”是:谓“瓜分”之“瓜”当作“爪”,而不知“瓜分”字见《史记·虞卿传》及《汉书·贾谊传》;谓:“灶突”之“突”当作“”,而不知“灶突”字见《汉书·霍光传》;“民愁则垫隘”见《左传》,“鹊丑其飞也”、“驠马白州也”并见《尔雅》,而以为未详;顾野王陈人也,而以为晋之虎头;陆龟蒙唐人也,而以为宋之象山;王筠梁人也,而以为晋;王禹偁宋人也,而以为南朝;汉宣帝讳“询”,而以为讳“恂”;汉平帝讳“衍”,而以为讳“衍”;夏州至唐始置,而以为中国称华夏从此始;叩地在京兆蓝田,而以为地近京口,故从口。此书正文共百卷。另有四卷居于卷首。卷首上前列《解题》一卷,载其平生所著字学之书七十余种;次列《凡例》一卷,次列《说文》原序、宋初官牒,附以自撰《通误释文》及徐锴《部叙》二篇,共为一卷。卷首下列其少时所撰《子母原》一篇,又取《说文》540部原目撰《说文表》,合为一卷。《四库提要》据安徽巡抚采进本著录于《存目》中。

猜你喜欢

  • 群贤梅苑

    十卷。旧题明朱鹤龄(1606-1683)编。朱鹤龄字长孺,江苏吴江(今江苏苏州市南部)人。明诸生。朱鹤龄聪敏好学,初专力词赋,曾笺注杜甫、李商隐诗,故所作颇出入二家。入清,居家著述,晨夕不辍,行不识途

  • 射堂诗钞

    十四卷。明吴梦晹撰。吴梦晹,字允兆,浙江归安(今吴兴)人。生卒年不详。布衣。射堂为其所居之室。是集为其曾孙吴自岩所编。末附朱大复等挽诗。大复自注,称梦晹年老气衰,颇有文通之尽,没后友人检其遗稿,大半散

  • 蜀石经毛诗考异

    二卷(愚谷丛书本)。清吴骞撰。骞字兔床,浙江海宁人。著有《诗谱补正后订》、《陶靖节诗注》、《谗书》、《国山碑考》、《阳羡名陶录》等。此书分上下两卷,前有自序,次为嘉庆九年陈鱣序。据自序,所据之本是从吴

  • 尚书知远录

    七卷。朝鲜丁若镛撰。本书在《与犹堂集》中,为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七卷。本书大旨在于谈读《尚书》之法。丁氏认为,读《尚书》必先明训诂,训诂明而字义通,字义通而句可解,句解而后章可析,章析而后全篇之大义可见,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无求子伤寒活人书

    见《类证活人书》。

  • 唯室集

    四卷。《附录》一卷。宋陈长方(1108-1148)撰。陈长方,字齐之,号唯室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曾官江阴县学教授。长方父陈侁,与游酢、杨时、郑浩、陈侁等交游颇深,

  • 周易象义

    十二卷。宋丁易东撰。丁易东字汉臣,号石潭,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举进士第,官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官。入元不仕,建石潭精舍,教授生徒,赐额沅阳书院,任山长。其生卒年未详。丁易东用功于易多年

  • 吕子节录

    四卷。《补遗》二卷。清陈宏谋(1696-1771)编。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临桂(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雍正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外任三十余年,皆有声。著有《湖南通志》、《训俗遗规》、《大学衍义辑要

  • 西昆发微

    三卷。清吴乔撰。吴乔又名殳,字修龄,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专论李商隐之诗,共三卷。“西昆”因宋杨亿编《西昆倡酬集》而得名。欧阳修《六一诗话》曾称:“自杨(亿)、刘(筠)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