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资治通鉴补

资治通鉴补

二百九十四卷。明末清初严衍(1575-1645)撰。衍字永思,一字午庭,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万历中,补县学生,博通史学,四十一岁始肆力于《资治通鉴》,毕三十年之力始成此书。以十七史为主,亦间及它书,对《资治通鉴》及《胡注》句勘字校,为其拾遗补缺,刊正讹误,其中补居十分之三、四,正居百分之一、二。补有补正文与补分注两种:补正文系《通鉴》所记事或缺而不周,文或简而不畅,则逐卷补之;有未载者,而事有关于国家,言有系于劝惩,则持笔补之。补分注则一为附录,事虽可采而涉于琐或近于幻,故不入正文为附录;二为备考,系《通鉴》所载与他书不相符合而事属可疑,故两并存之为备考;三为补注,胡三省所注未备者或有讹舛则以己意释之为补注。《资治通鉴补》材料十之九取于正史,十之一取于稗官野史。衍又改正《资治通鉴》年号,皆以后来为定纪年法。本书又名《资治通鉴补正》。清道光四年(1824)阳城张敦仁选三千条,汇成《通鉴补正略》付梓。本书版本有清咸丰元年(1851)江夏童氏刊木活字本。同治十二年(1873)毗陵盛宣怀得童氏刻本,光绪二年(1876)盛氏思补楼重刊木活字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海智益书局据盛氏本石印。

猜你喜欢

  • 韵汇

    五卷。题清朱彝尊辑、鄞县沈道宽编次。沈氏序云:秀水朱竹垞先生得宋椠《广韵》,以为天之未丧斯文。夫《广韵》非古韵也,然由是而适于古,犹有门径可寻。自平水刘氏并为一百七部,分所不必分,合所不可合,而韵学昧

  • 余姚县志

    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周炳麟修、邵友濂、孙德祖纂。周炳麟,余姚县知县。此志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全书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疆域、山川、城池、公廨、风俗、物产、祥异、水利、田赋、学校

  • 现代吴语的研究

    六章。赵元任著。赵元任(1892.11-1982.2)又名宣重。祖籍江苏武进,生于天津。美籍著名语言学家。1925年后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

  • 病榻寤言

    一卷。明陆树声(详见《汲古丛语》条)撰。此书为陆树声养病期间所写,故名为《病榻寤言》。书首自称“余卧病榻间,冥心摄息,或瞥然起念,意有所得,欲言嗫嚅。时复假寐,顷焉得寤,蹶然起坐,凭几捉笔,造次疾书。

  • 公羊传补注

    一卷。清姚鼐(详见《左传补注》)撰。该书是作者所撰《三传补注》中的一种。姚鼐于《春秋》三传不主一家之说,《三传补注》往往引三传之说进行互证,择其义长者从之。《公羊传补注》认为何休《春秋公羊解诂》所载多

  • 衍约说

    十三篇。撰人不详。卷首有小引数行,称其祖以约自号,为了垂训后人,摘取古人论述可以法戒者,分类编撰,而衍其说于左,故称其书为《衍约说》。后有自跋,题上章阉茂,均不知为何人。书中征引古人论述,皆至南宋而止

  • 絸斋诗谈

    八卷。清张谦宜(1639?-1720)撰。张谦宜,字稚松,号山农。胶州(今属山东)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少落拓,工诗歌,著有《絸斋诗选》、《絸斋诗谈》、《絸斋论文》等。《絸斋诗谈》前三卷为

  • 庄子集解

    八卷。清王先谦(详见《尚书孔传参正》)撰。清人注解《庄子》者,有的博采众说以详解,有的不尽依旧注而附己见。集众者难免繁冗,附己意者有违原旨。王先谦作《庄子集解》,熟悉旧注,参合诸说,互推短长,择其善解

  • 通鉴纲目三编

    即《御定通鉴纲目三编》。

  • 忻州志

    ①六卷。清周人龙原本,窦谷邃增订。窦谷邃,河南柘城县人,出身举人,乾隆九年(1744)由应州知州升任忻州直隶州知州。旧志修于明万历三十六年知州杨维获。历一百五十余年而有此本。此本原为前牧津门周人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