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释大

释大

八篇。清王念孙撰。王氏生平见“广雅疏证”。《释大》一书专释字之有大义者,故名《释大》。释“大”之词,《尔雅》收三十九字、《小尔雅》收六字、《广雅》收五十八字、《毛诗传义类》收五十字、《拾雅》收九十字。而《释大》则搜辑多达一百七十六字,各依所隶之字母汇聚而训释之。此书运用因声求义方法,以“大”义为例,展转孳乳,探索语义发展规律,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据其自注,当有二十三篇,现在只存见、溪、群、疑、影、喻、晓、匣八篇。前七篇是罗振玉所得王氏手稿,有王氏自注;后一篇是王国维从王氏杂稿中清理出来的草稿,没有自注。王国维《高邮王怀祖先生训诂音韵书稿叙录》曰:“观先生遗稿,似尚欲为《释始》、《释君》诸篇而未就者,殊不无饿空之憾。然雅诂之繁,固不能一一为之疏释,先生盖特取《尔雅》首数目释之,以示声音相通之理,使学者推而用之而已。然则此书苟完,《释始》、《释君》诸篇苟存,亦不过示后人以治训诂之矩矱,而此残稿足以为后人矩矱者,固亦与完书无以异,盖大家之书,足以启迪来学者,固不以完阙异也”(《观堂集林》卷八)。其书“关于大字之释,如冈、山脊也,亢、人颈也,二者皆有大义。故山脊谓冈,亦谓之岭,人颈谓之领,亦谓之亢。强谓之刚,大绳谓纲,特牛谓之,大贝谓之魧,大瓮谓之,其义一也。冈、颈、劲一声之转,故强谓之刚,亦谓之劲;领谓之颈,亦谓之亢。由‘冈’之一字,孳乳为‘亢’、‘岭’、‘领’、‘纲’、‘刚’、‘’、‘魧’、‘劲’、‘颈’、‘’十字。则一百七十六字之孳乳,使牙喉八母之字,得以大备,并由此可知牙喉八母之字,皆有大之义,亦言语学上可以研究之一事也”(《中国训诂学史》)。是书收在《高邮王氏遗书》中,《高邮王氏遗书》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罗振玉经营付刊。

猜你喜欢

  • 春秋三传谳

    二十二卷。宋叶梦得(详见《春秋传》)撰。知唐啖助、赵匡及宋孙复一反汉晋以来尊经重传之传统,提倡弃传求经,直于经寻求《春秋》大义,此风影响了整个宋代经学。叶氏亦受其影响,故此书摘抉三传是非,主于信经不信

  • 将学要论

    见《将略要论》。

  • 赤嵌集

    四卷。清孙元衡(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孙元衡,字湘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生卒年均不详。官台湾同知,终至东昌府知府。本集是元衡为台湾同知时所作,因该地有赤嵌城,故以为集名。集中多记海外风土物产,

  • 产育保庆集方

    见《产育宝庆集》。

  • 待清遗稿

    二卷。宋潘音(1270-1355)撰。潘音字声甫,浙江天台人。自咸淳之末,遭逢世乱,即隐居不仕,题所居曰“待清轩”。入元以后,仍隐遁以终。其集旧无传本。明嘉靖间,其后人从败簏中得遗稿,属徐云卿校定而序

  • 摄生众妙方

    十一卷。明张时彻(1500-1577)撰。张时彻字维静,号东沙,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任江西按察副使督学政、兵部右侍郎、南京兵部尚书等职。著有《急救良方》等书。此书成于嘉

  • 后海堂杂录

    二卷。清王孝泳(生卒年不详)撰。王孝泳字慧音,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诸生,博洽多闻,有才干,历试不售,弃举业游幕,陈鹏年、张大有等都非常器重他。王孝泳著有《后海书堂遗文》。《后海堂杂录》是王孝泳的

  • 别国方言

    《旧唐书·经籍志》称《方言》为《别国方言》,详见“方言”。

  • 金华府志

    三十卷。清张荩修,沈麟趾纂。张荩字敬庵,三韩人,康熙十年以内国史院中书,出任金华府知府。金华自宋、元时有志,后均未流传于世。明成化时,始定府名,郡守周宗智为府志二十卷。万历时郡守王懋德续前三志。《金华

  • 字汇数求声

    十二卷。清梅膺祚、虞德升合撰。梅膺祚撰《字汇》,著称于世,生平见“字汇”。虞德升字闻子,尚撰《谐声品字笺》。是编取《字汇》之字,分别以同音字注其字音。依十二支之序分十二卷。编次以笔画多寡为序。其字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