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重修玉篇

重修玉篇

三十卷。南朝梁陈间顾野王(519-581)撰。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博学,通经史,精于天文、地理、文字音义。在梁朝为临贺王萧正府记室参军,入陈官至黄门侍郎。著有《建安地记》、《玉篇》、《尔雅音》等书。《玉篇》是一部按汉字楷书形体分部编排的字典,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34)。顾氏自叙云:“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训同,或文均而释异,百家所谈,差互不少。字书卷轴,舛错尤多,难用寻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预缵过庭,总会众篇,校雠群籍,以成一家之制,文字之训备矣。”由此可知,顾氏是奉梁武帝之命而撰《玉篇》的,其宗旨是要综合群书,网罗众释,澄清是非,校正错误,写成一部较《说文》、《字林》更为规范、完备而适用的字书。与《说文》相较,《玉篇》确有许多改进:第一,从编排方法上看,虽然沿用部首体制,但是变动不小,删去“哭”、“”、“書”、“教”、“眉”、“白”、“”、“饮”、“后”、“介”、“弦”十一部,增加“父”、“云”、“喿”、“冘”、“處”、“兆”、“磬”、“索”、“書”、“床”、“单”、“弋”、“丈。十三部,总共五百四十二部,比《说文》多两部,而且尽量把意义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不采取《说文》那种据形系联法;第二,从收释对象上看,变篆体为楷体,字数据唐封演《闻见记》所述,共达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字,比《说文》多七千五百六十四字;第三,从音义说解上看,先以反切注音,然后详细解释字义,既引前代字书为据,又举各种典籍为证,而且不局限于本义,把一个字的多种意义都罗列出来。遗憾的是原本《玉篇》早在宋代已经亡佚,幸而日本还保存一部分传写本,有八、九、十八、十九、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七卷等七卷。其中除卷二十二、二十七不缺字外,其他都是残卷。清朱彝尊《重刊玉篇序》云:“顾氏《玉篇》本诸许氏,稍有升降损益。迨唐上元之末,处士孙强稍增多其字,既而释慧力撰《象文》(即《象文玉篇》,著录于《崇文总目》,二十卷),道士赵利正撰《解疑》(即《玉篇解疑》,著录于《崇文总目》三十卷),至宋陈彭年、吴锐、丘雍辈又重修之,于是广益者众,而《玉篇》又非顾氏之旧矣。”按,唐孙强增加多少字,释慧力、赵利正又作哪些更动,无从可考;宋陈彭年等重修本称《大广益会玉篇》,即此所谓《重修玉篇》,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以宋本计之,收释二万二千五百六十一字,比封演所述《玉篇》原本多五千六百四十四字,比《说文》多一万三千二百零八字。所谓“大广益”,仅指收字数量而言,若就释文详略而论,则是大减损,原来的释义,例证和按语被大量地删削了,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玉篇》的价值。今本《玉篇》的祖本有二,一是北宋椠本,一是元刊建安郑氏本。清初张士俊泽存堂本及清光绪间《小学汇函》本皆据宋本翻刻,《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皆据《小学汇函》本影印。《四部丛刊》则是据元本影印的。宋本卷首在野王自序和进书启之后有《神珙反纽图》及《分毫字样》,而元本多《玉篇广韵指南》一卷。宋本注文较详,大抵接近陈彭年等重修本。

猜你喜欢

  • 西征纪程

    四卷。清邹代钧撰。邹代钧(1853- 1908),字沅帆,湖南新化人,邹汉勋长孙。光绪十一年(1885)随使英俄等国,得以遍购外国各种地图,其家所藏方志及精本地图之多,海内推为第一。又精缩地比例之法印

  • 经书音释

    二卷。明冯保(生卒年不详)撰。保字永亭,号双林,深州(今河北深县)人。嘉靖中为秉笔司礼太监,隆庆及万历初权势极重,事迹见《明史·宦官传》。此书摭拾《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广韵》等书,参杂以己意编

  • 琴谱大全

    十卷。明杨表正撰。杨表正字西峰,延平(今福建南平市一带)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记录古来琴谱诸调,搜集很广。其中考证音文,注明指法较详。此书初刊于万历元年(1573),后又经校正,增以新曲。《四库全

  • 孔子遗语

    一卷。不著编辑者姓名。此书汇集群书所引孔子之言。观其孔子卜得贲一条,自记云,已见《漆雕氏》,第与此少异。孔子曰:“吾志在《春秋》”一条,自记云,已刻再查。鲁哀公使人穿井一条,自记云,已见《集语》卷五。

  • 归州志书

    不分卷,清曹熙衡修,王景阳增修。曹熙衡,辽东人,官归州知州。王景阳,山西赵城人,相继知州事。州志明代屡次纂修,至变革之际,兵燹相寻,故志无存,典章散失。康熙四年(1665)曹熙衡莅任,尚在征剿,讫兵事

  • 律易

    不分卷。清缪阗(生平事迹见《律吕通今图说》条)撰。缪氏作《律吕通今图说》后,恐律吕随纳音易位说失之臆断,于是由干支之位推天地之数,乃知律由声生,声由数定。又疑纯阳终不合声音之序,于是由八音所不收探声理

  • 道南源委

    六卷。清张伯行(详见《道统录、附录》)撰。明代朱衡撰《道南源委录》一书,记载闽学形成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本书是在朱书基础上重加考订、整理,编纂而成。第一卷记杨时至江杞等36人;第二卷记罗从彦至陈绍叔等8

  • 救命书

    二卷。明吕坤(详《四礼疑》)撰。书前有《自序》一篇,作于万历丁未(1607)。序云:“人生之急,有急于性命者乎?人事之重,有救性命者乎?”故作《救命书》二卷。上卷皆论守城事,有“城守事宜”二十八则,城

  • 别本磵东诗钞

    二卷。清欧阳辂(1767-1841)撰。籍里生平见《涧东诗钞》条。辂有十卷本。此王先谦从十卷本中选刊,故止二卷。据李冾《夜谈追录》记辂曾经想摹仿仿山谷编诗体例分内外集而未成。欧阳辂也自认为自前二、三、

  • 五音复字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复字”即重言字。是书依平水韵标目,取古韵的重言字,分韵隶之,并详加注释。搜采丰富,然条理不甚清晰,颇失于破碎繁琐。有《函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