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重修襄垣县志

重修襄垣县志

①十卷。清袁良修,杨彬、刘纂。袁良字万贞,号利亭。山东禹城县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四十二年(1703)任襄垣县知县。在任期,清廉自矢,爱民课士,惠恤有方,绅衿商民,会刻石记德,载入本志艺文志。按襄垣志旧无单本,仅附于明弘治八年知州马暾纂修《潞州志》后,至明隆庆间,方为创修,历数任知县始成,后经一百四十余年始有此书续补。《重修襄垣县志》康熙四十五年(1706)刻,五十年(1711)增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志:图绘、沿革、星野、疆域、里镇、风俗、物产;卷二建置志:城池、公署、官秩、街市、坛壝、桥梁、武备;卷三典礼志:儒学、礼典、公式、乡饮、宾兴;卷四食货志:户口、田赋、徭役;卷五官师志:封建、知县、县丞、主簿、教谕、训导、典史、驿丞、宦绩;卷六选举志:貤赠、家世、进士、举人、贡士、例贡、吏仕、武职;卷七人物志:乡贤、流寓、耆旧、孝义、节烈、仙释、方技;卷八形胜志:山川、井泉、古迹、庙貌、寺观、丘墓、城垒;卷九外纪志:祥瑞、灾祲、杂述;卷十艺文志:诏谕、世家列传、序、书、碑记、赋、七言古、乐府歌行、五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铭、赞。此编条目清晰,旁搜博采,大体称善。其特点有二,一是旧志在城池、公署内辄载碑记,山川、桥梁等内即载有诗文,类目混淆。此编则以碑记、诗文归艺文志,使条目清晰;二是沿革目中,旧志仅寥寥数行。襄邑为郡为州,由来茫然,此编特仿《史记》作年表,不致年代舛错,又使读者了若指掌。②八卷。清李廷芳修,徐珏、陈于廷纂。李廷芳字彤华,号鹤亭。四川长寿县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原署江苏松江府川沙同知,实授赣榆县知县,乾隆四十四年(1705)调任襄垣知县。襄垣志书,据本志所载旧序,有隆庆间方为纫创修,其后有康熙四十五年知县袁良续修,此志为三修。《重修襄垣县志》乾隆四十七年(1782)刻本。此志基本承袭袁良志而作,纲举目张,体例严谨,堪备稽阅。其长有二,一是旧志体例行文,往往有疏舛之处,此编多为订正;二是旧志多谬踵舛,如慕容赤土剖心,石勒屠刘聪家等类,此编校訾列传,一一订正,或另为考辨,一人一事,必求其实而后止。此志尚有光绪六年(1880)增补重印本刊行于世。

猜你喜欢

  • 藕居士诗话

    二卷。明陈懋仁(详见《年号韵编》)撰。是书约成书于明崇祯时。前有作者自序。因陈懋仁与袁宏道、钟惺、谭元春游,故其论诗大旨,以公安、竟陵为宗。自序称集中考证多而评论语少。今观此书,如元王烈妇,明铁铉女诸

  • 知耻斋文集

    三卷。清谢振定(1753-1809)撰。谢振定字一之,号芗泉。湖南湘乡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御史。因巡视东城,焚烧和珅宠奴所乘之车,人称“烧车御史”。后升为礼部员外郎,因劳瘁卒。谢振定少有才,尚气节,

  • 叶子诗言志

    十二卷。明叶秉敬(约1615年前后在世,)撰。秉敬字敬君,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官至荆西道布政司参议。秉敬著有《字孪》(已著录)。《韵表》、《书肆说铃》、《明谥考》、《

  • 书古文训

    十六卷。宋薛季宣(1125~1173)撰。一说季宣生于1134年。季宣字士龙,又作士隆,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宋人多称薛常州。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宋代著名学者,薛徽言之子。年十七,即从荆南帅辟

  • 续方言新校补

    二卷。近人张慎仪撰。张慎仪(1846-1921)字淑威,号芋圃。四川成都人,原籍江苏阳湖。尚著《蜀方言》、《诗经异文补释》、《广释亲》等多种。《续方言新校补》为订补杭世骏《续方言》、程际盛《续方言补正

  • 板桥诗钞

    三卷。《词钞》 一卷。《小唱》 一卷。《题画》 一卷。《家书》 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氏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

  • 三苏年表

    二卷。宋孙汝听撰。孙汝听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为宋文学家苏洵、苏辙、苏轼的年表。本为三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三苏年表》三卷,右奉议郎孙汝听撰。汝听当是蜀人,叙蜀甚详。”然到清修《四库全书

  • 礼记解四书

    一卷。清范士增(详见《周易解四书》)撰。是卷以《礼记》解四书,如“事父母能竭其力”,解为“外则尽物,内则尽志”;“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解为“不志亲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解为“俯焉日

  • 思补斋诗集

    六卷。清潘世思(1770-1854)撰。潘世思,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江苏吴县人,乾隆状元,累官至吏部尚书、军机大臣。鸦片战争爆发后,力主林则徐驰赴广东禁烟。其人早擢科第,久历中枢,案牍之余,走笔

  • 书经管窥

    二卷。清李景星撰。李景星字紫垣,山东费县人,诸生。本书上卷为《虞书》、《夏书》、《商书》,下卷为《周书》,卷首有作者自作的“弁言”和“凡例”。本书主要是发明各篇的大义,偶尔也论及文法。在分段分节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