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楼子

金楼子

六卷。南朝时梁萧绎(508-554)撰。萧绎字世诚,小自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天监十三年(514)封湘东王,历任会稽太守、侍中、江州刺史、荆州刺史。侯景之乱中,受密诏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以讨侯景。但他拥兵观望,专力对付其他争夺帝位的诸王。侯景之乱后,即位于江陵,称梁元帝。萧绎有文才,工书画,但为人极虚伪而残暴。今存诗一百一十多首,赋九篇。著作有《周易讲疏》、《内典博要》、《孝德传》、《荆南志》、《汉书注》等三百多卷,皆亡,今仅存《古今同姓名录》、《金楼子》六卷等。《隋书·经籍志》著有集五十二卷,又有小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梁元帝集》。《金楼子》是萧绎的代表作。据《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记载,《金楼子》其目为二十卷,晁公武《读书志》谓十五卷,可知宋以前该书尚无缺佚。至宋濂《诸子辨》、胡应麟《九流绪论》所列子部,皆不及此书,知明初渐已淹晦,遂渐散亡。马骕撰《绎史》,广搜博采,亦谓未见传本,仅从他书摭采数条。明朝修《永乐大典》,所据为元至正间刊本。”验其序目,均为完备,惟所列仅十四篇,与晁公武十五篇之数不合”。《永乐大典》本诠次无法,割裂破碎,有的甚至非一篇而误合在一起。清修《四库全书》,重新参考互订,厘为六卷。该书内容丰富,“古今见闻事迹,治忽贞邪”,无所不载。而且附以议论,劝戒兼资,后世将其列为杂家。这部书的文献价值也极高。南朝时,许多周秦时著作尚未亡佚,《金楼子》多处征引,如许由之父名,兄弟七人,十九而隐,成汤凡有七号之类,皆他书所未见,可用以补校他书。该书也有许多缺点,如文辞古奥,晦涩难懂,间有许多不经之言,这也瑕不掩瑜。现存《金楼子》的主要版本有:元至正间刊本,《知不足斋丛书》本,《说郛》本一卷,《子书百种》本,《龙威秘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东岩诗集

    八卷。明夏尚朴(1466-1538)撰。夏尚朴(又作良朴),字敦夫,(又一字敬夫),号东岩,江西永丰(今属江西省)人。正统初赴京会试,见刘瑾乱政,不试而归。公元1511年成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嘉靖时

  • 刘敬书

    一卷。汉刘敬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刘敬本姓娄,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后封二千户为关内侯,号建信侯。《汉书·艺文志》儒家《刘敬》三篇。马国翰从《汉书》本传中辑出三节,严可均编辑《全汉文》,尚有二节

  • 大学知本图说

    一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详《仲氏易》条。该书毛氏自称嵩山庙市高笠先生所传,辽东贺钦之孙秘授,实为毛氏自撰。二程、朱熹曾改《大学》古本,后王阳明、陈确、刘宗周等确定古本,大致恢复其原貌。毛奇龄以古本攻朱

  •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三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文献通考》。其体例与《续文献通考》完全一致,分为二十六考,有“田赋考”十二卷,“钱币考”六卷,“户口考”二卷,“职役考”五卷,“征榷考”六卷,“市籴考”六卷

  • 真珠船

    八卷。明胡侍(生卒年不详)撰。胡侍,字奉之,号濛溪,咸宁(今属湖北省)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官鸿胪寺少卿。张璁、桂萼均以议大礼邀得世宗宠幸,擢升为内阁大学士,张璁不久出任首辅。胡侍劾二人越

  • 九经辨字渎蒙

    十二卷。清沈炳震(生卒年月不详)撰。炳震字寅驭,号东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岁贡生,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不遇。专攻古学,考订博辨,一生著述颇丰,除此书外,尚有《新旧唐书合抄》、《廿一史四谱》、《唐诗

  • 续增乐至县志

    四卷首一卷,清胡书云修,李星根等纂,续道光裴志而作。《乐至县续志》光绪九年(1883)刻本,共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序文、凡例、诸图。正文分为:卷一,沿革、疆域、形胜、山川、风俗、物产、城池、公署、铺递、

  • 钜野县志

    ①十卷。明吕鹏云、方时化修,吕封齐纂。吕鹏云号溟南,直隶东明县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任钜野知县,官至御史。方时化,歙县人,举人出身。天启初任钜野县知县。考钜野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

  • 葬礼

    一卷。晋贺循(详见《丧服谱》)撰《隋》、《唐》志均无《葬礼》之目,《通典》《太平御览》引贺循《丧服要记》外,又引贺循《葬礼》,盖本是两书,《丧服要记》拟《仪礼·丧服传》,《葬礼》拟《仪礼·士丧礼》也,

  • 嘉应平寇纪略

    一卷。清谢国珍撰。国珍,生卒年不详,广东嘉应(今梅州市)人。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陷落后,太平军余部在李世贤、汪海洋等人率领下,进逼福建、广东,在同治四年(1865)十月攻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