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阎古古全集

阎古古全集

六卷。明阎尔梅(1603-1662)撰。阎尔梅,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江苏沛县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弘光时,清军南下,曾劝史可法进军山东以图恢复。其后又因参与抗清活动,为清军所执,不屈。脱走后,流亡各地,晚年始归家乡。其诗多感怀旧事,格调苍凉。著有《白耷山人集》。曾遍游天下名山水,游屐所至,以名其集,如《南直隶集》、《北直隶集》、《山东集》、《河南集》等。各体诗皆以地别。乾隆时列为禁书,遂无传本。光绪时,临川桂中行守徐,以白耷山人及万年少之《隰西草堂》,合刻为《二遗民集》,存诗比此本只十之一二,盖无从得全稿。山人文乃后人缀拾而成,非其手定,存者尤少。民国初年,泗阳张相文蔚西,得山人自刻诗,重辑年谱,并遗文,为之印行,共六卷。其卷二至卷五为诗集,卷首则年谱序跋,末卷文集。于是山人之诗,得窥全貌。惟文仅取之二遗民策,不能多有增益。山阳鲁一同通甫,于道光时编山人年谱,以未见其全诗,不无简略。蔚西之谱加详,于万年少事迹,亦附列其中。阎万世所并称,二人遭际及品格,略相似。尔梅是富于才情的爱国诗人。其诗题材广阔,有些反映了农民在乱世中的悲惨处境,有些揭露了清军残杀百姓的血腥暴行,有些记录了个人的坎坷经历,还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无论那一种题材,都寄托了他强烈的民族感情,表达了他执着的爱国信念。风格粗犷豪放,气势逼人。诸体之中,最工律绝。尤其是七律,格律谨严,声调沉雄,颇为当时所重。诗中善造奇习,如咏塞外风光:“地高天近星辰大,春少秋多草木穷。”(《东城怀古》)写潮水声势:“月转中宵成白昼,水吞平地作青天。”(《观潮》)述汉武帝生平;“能通灞上风云气,不讳山东酒色名。谩骂原分何等客,腐儒从古使人轻。”(《歌风台》)无不精警痛快。有泗阳张氏本。

猜你喜欢

  • 周易本义辩正

    五卷。清惠栋(生平事迹见《周易述》条)撰。朱子作《周易本义》,依吕祖谦所定之古本。至明代作《周易大全》时,却取朱子卷次割裂附于程传,坊间受此影响,遂以程传为朱义之次第。惠氏故著此书以更正之。并采吕祖谦

  • 华阳集

    四十卷。宋张纲(1083-1166)撰。张纲,字彦正,号华阳居士,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观、政和间试舍法,三中首选。除太学正,迁博士,累官给事中。因与秦桧有隙,致仕。桧没,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官至

  • 五译合璧集要

    二卷。不著撰人。《五译合璧集要》一书,著称于清朝通志六书略馆臣按语中。“五译合璧”指用五种文字即梵文、西番、满、蒙、汉字译一种文体,汇集竺乾译语,以类相从。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有三十五门,辑四百三十二

  • 唱经堂左传释

    不分卷。清金人瑞(1608-161)撰。人瑞字若采,号圣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自负其才,肆言无忌。尝言天下才子之书有六:一为《庄子》,二为《离骚》,三为《史记》,四为杜甫律诗,五为《水浒》,六为《

  • 礼记郑读考

    ①六卷。清陈乔枞(1809-1868)撰。乔枞,字朴园,一字树滋,寿棋之子,清代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人。道光间举人,曾任江西袁州,临江,抚州知府,以经术饬吏治,居官有声。同治七年(1868)卒于官。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唐代释法海(生卒年不详)撰。法海是六祖即慧能(或写作惠能)弟子,在慧能圆寂后将其言论汇编成一书——《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此书亦简称为《六祖法宝坛经》,或称《坛经》。它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称为“经”的作

  • 经传小记续

    一卷。清刘宝楠撰。刘氏有《经传小记》三卷,此卷乃系后续。凡《诗》一条,《周礼》一条,《仪礼》六条,《礼记》二十条,《尔雅》十六条,《大戴礼》七条,此外则《韩诗外传》、《说苑》、《新序》各数条。纠订讹误

  • 法书名画见闻表

    一卷。明张丑(生平详见《清河书画舫》)撰。是仿米芾《宝章待访录》之例,变而为表。表中共分四格,第一格是时代,第二格是亲眼所见,叫作“目睹”,第三格是听说的,叫作“的闻”。第四格是总计每一朝代书画总数,

  • 余言

    二卷 明徐三重撰。徐三重,生卒年不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伯同,万历五年(1577年)举进士,官刑部主事,三年后,因病辞官回乡,居家四十余年。三重自幼好学,嘉言懿行,乡里人皆奉为楷模,其著作有

  • 姑苏采风类记

    一册。清张大纯纂。大纯字文一,号松斋,长洲县人。辑有《三吴采风类记》。此书未分卷,亦无目录。其记载次序为苏州府治、吴县、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太仓州、崇明,其记载内容为府、州、县治之建置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