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集

韵集

一卷。晋吕静撰,龙璋辑。《隋书·经籍志》著录《韵集》六卷,晋复安令吕静撰。是静曾官晋复安令矣。《魏书·江式传》云忱弟静别仿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使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是静为《字林》作者吕忱之弟矣。忱、静为西晋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人。是书《新旧唐志》并云五卷,异于《隋志》而同于《江式传》,盖《隋志》并序目计之,原书固以五声为五卷也。据江式之说及佚文所提供的情况,《韵集》大概是按宫商角徵羽五音各为一篇;不分韵;每一篇中,凡是同音字都列在一起;所收字多魏晋间俗体,大抵与《字林》相为表里;有简略注释。吕静的审音能力不高,所以江式批评他“音读楚夏,时有不同。”(《魏书·江式传》)颜之推《家训·音辞篇》云《韵集》以成仍宏登合为两韵,为奇益石分作四章。清段玉裁云今《广韵》“成”在十四清,“仍”在十六蒸,别为二韵;“宏”在十三耕,“登”在十七登,亦别为二韵;而吕静《韵集》“成”“仍”为一韵,“宏”“登”为一韵,故曰“合成两韵”。今《广韵》“为”“奇”同在五支,“益”“石”同在二十二昔,而《韵集》“为”“奇”别为二韵,“益”“石”别为二韵,故曰“分作四章”。此尚可以考见韵首崖略。陆法言《切韵序》谓吕静《韵集》等六家韵书,“各有乖互”。是韵书当以《韵集》为最早。清任大椿《字林考逸》引许观《东齐纪事》谓宋朝真宗时,陈彭年与晁迴、戚纶条贡举事,取《字林》、《韵集》、《韵略》、《字统》及《三仓》、《尔雅》,为礼部韵。是《韵集》宋景祐(1034-1038年)时尚存,与《字林》同为学者所援用。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字林》五卷而无此书,则《韵集》亡于《字林》亡佚之前矣。龙璋所辑之本,因清任大椿《小学钩沈》辑本,重加增益,并稍变体例而成。以唐陆德明《尔雅音义》所引郭吕者别为“存疑”附后。是编有民国间攸县龙氏铅印《小学搜佚》本。

猜你喜欢

  • 海虞文苑

    二十四卷。明张应遴(生卒不详)编。张应遴,字选卿,江苏常熟人。是书辑其乡有明一代赋、诗、杂文,以类叙编次而成。其中,如桑悦《两都赋》,朱彝尊《日下旧闻》未见其本。牟俸《请兴水利疏》、《续文献通考》及《

  • 历代循良录

    一卷。清孙蕙撰。孙蕙字树百,号泰岩,又号笠山。淄川(今山东淄博)人。顺治进士,官至给事中。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安宜治略》、《笠山诗选》等。《历代循良录》汇辑自秦汉至清初循吏、良吏事迹,只载县

  • 广顾氏四十家小说

    四十种,四十卷。本书题作明顾元庆编,实为《顾氏文房小说》流行后时人之伪托。丛书汇辑古今小说杂记,所录诸书大都见于《说郛》等书,并以记吴中故事为多,主要有东坡居士《渔樵间语》、祝允明《读书笔记》、张洎《

  • 铜人针灸经

    七卷。不著撰人。《四库全书》该书《提要》以为此书即宋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人离析为七卷。又有人考证为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中《针经》而成六卷,另附唐人佚名之撰《针灸禁忌》一卷。本书卷一论

  • 孝感县志

    十六卷,清胡国佐纂修。胡国佐,字仲梁,奉天辽阳人,荫生,官孝感知县。按县志始修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县令郭斗,续修于万历三十一年(1601)县令余桂萼,均未成书。至顺治十六年(1659),县令张擢

  • 诗经拾遗

    一卷。清郝懿行(详见《诗问》)撰。该书自序云:“删诗之说出于《史记》,窃谓不然,孔子但云三百,不云三千。安得古人之文如彼其多。”其言甚正。然所辑古诗,颇为复杂,其中有后人伪托者,有袭用老子语者,真伪难

  • 前定录

    ① 一卷。续录一卷。唐钟辂撰,年里生卒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官崇文馆校书郎。《崇文总目》、《宋志》小说类题钟辂撰,另有钟辂《感定录》一卷,疑是一书。《直斋书录解题》曰:“唐崇文馆校书钟辂撰,

  • 少湖文集

    七卷。明徐阶(1494-1574)撰。徐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生平详见《岳庙集》条。是集所收乃徐阶外谪延平府任推官三年秩满北上,延平士人裒其前后诸作,为之付梓刊行。凡六十七卷,文五卷,语录一卷,

  •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沈兼士著。是编先总论右文说源流,次评述近代各家右文学说,最后推阐右文说理论及其应用。是编对右文说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是一部重要的训诂理论著作,影响很大。有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明内廷规制考

    三卷。不著撰人名氏。首卷记宫阙、额名。二卷记朝制章服。三卷记中宫朝仪。是书与《明史》、《明实录》、《明会典》所记,或详略不同,或互有出入,可为参证,书中对于宫殿亭馆轩斋池苑以及盐局司厂房库的方位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