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韶州府志

韶州府志

①十八卷,清唐宗尧修,秦嗣美纂。唐宗尧,满洲镶黄旗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宝庆丞晋韶阳郡守。旧志始于明嘉靖间符锡创修。旧志宋以前已无考,唯元王方贵、方玭二书,但略而不详,散而不统。此志郡守唐中尧奉院行纂修省志,先檄郡县互相参补,于是韶州属六县,各具成书以报,有遗必录,无征不彰,纪政纲教,文物山川,兵农钱谷,草木昆虫,条分缕晰,郡志综其成,一复加核校,六县之志书,遂成一郡之大观。《韶州府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全书共十八卷,分为:方域志、营建志、财用志、职官志、名胜志、人物志、艺文志、新续编入艺文、俱新编正共八门。此志以旧志为基础,续王方贵著百余年之后史事,体例略有变动,稍加补充修订。唐张九龄、宋余靖、明陈璘,柳宗元的南华六祖大鉴禅师碑铭,刘禹锡的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徐浩、张文献的公神道碑铭,欧阳修、余襄公神道碑铭,喻政的《陈大将军传》,具载艺文志中。② 四十卷,清林述训、额哲克修,单兴诗、欧樾华纂。额哲克,满洲正红旗人,进士,同治八年(1869)韶州知府。单兴诗,连州(今广东连县)人,曾任江西临江知府。唐宗尧于康熙间修《韶州府志》后,逾二百多年,沿革变迁,人物宜增,同治间郡守额哲克恐年久事洇,拟修郡志,聘韶州相江书院山长单兴诗总纂,欧樾华主笔,设局纂修郡志。历七月志稿就绪,额哲克调任,新任知府张作彦综核缮本,欧樾华重加校正,数月定稿。分巡南韶连兵备道林述训作序。成志于同治十三年。《韶州府志》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全书四十一卷,为首卷、训典、历代沿革表、职官表、选举表、舆地略、建置略、经政略、武备略、古迹略、宦迹录、武功录、谪宦录、列传、艺文、杂录十五门。此志以旧地图为底本,合《广东通志》、《图说》两书,详加校订,以定图式,复遵《清一统志》,辨浈水、武水、东江、浈江来源,考《武溪集》,辩大峒山、仙人石室所在处,更正图位,山之位置入通志,水之脉络入图说。艺文备载书目,分别存佚。山川古迹,名人题咏,碑铭序记,分注各门,凡所征引,注所自出。其志征引之博、考证之详,远胜旧志,乃善本。此后新修方志,多从此。

猜你喜欢

  • 在官法戒录

    四卷。清陈宏谋著。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雍正进士,乾隆间官至两广总督、署湖广总督、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为一代名臣。本书是他任地方督抚大吏时所作。书前有自

  • 瞿文慎公文稿

    一卷。清瞿鸿(1850-1919)撰。瞿鸿字子玖,晚号止庵。湖南善化人。同治十年(1871)进士。官至军机大臣。此编乃瞿鸿机卒后其子宣颖搜求遗稿编集付印。编中考证文三篇、序跋二十篇、寿序七篇、碑志十一

  • 周易廓

    二十四卷。清陈世熔撰。此书为陈氏研易的代表著作。之所以取名《周易廓》,是因为“扬雄有言,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的缘故。其书第一卷至第十六卷为释上下经中的六十四卦。卷十七、十八为释系辞传。卷十

  • 尚书旁注

    六卷。明朱升(详见《周易旁注图说》)撰。该书以经文大字居中,其解释字义、阐发意旨的文字则用小字书于经文之旁,故称《尚书旁注》。开后代经书旁注本之先。其书似为启蒙读本,较为浅近。但由于朱升通晓诸经、学力

  • 八代文钞

    不分卷。明李宾(生卒年未详)编。李宾字烟客,山东梁山人。本书首列文家姓氏,起屈原至明钟惺,共九十二人。别无卷目。序云:“文之为物,善行而数变。东西京而下,由晋、唐历宋迄明,宗工钜匠,在在可数。暇日遴撮

  • 礼经宫室答问

    二卷。清洪颐煊(1765-?)撰。洪颐煊,字筠轩,浙江临海县(今地名同)人。颐煊苦志笃学,与兄坤煊、弟震煊常夜借佛灯围坐,谈经不辍。曾与其弟一起被阮元招往行省就学。颐煊尤精研经训,熟习天文,贯串子史。

  • 古本大学释论

    五卷。明吴应宾撰。应宾字客卿,万历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有《学易斋集》、《宗一圣论》。是书前有方大镇、周汝登的二篇序文。题名《古本》乃遵王阳明本。首列提纲,次释篇名,再释古本,下分释首章及诚意、修身、

  • 四史鸿载

    四十卷。明穆文熙编撰。文熙生平事迹详见《七雄策纂》条。《四史鸿载》选录《左传》十二卷、《国语》八卷、《战国策》八卷、《史记》十二卷,皆注字义。有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朱朝聘刻本,现为美国国会图书馆

  • 竹州集

    二十卷。附《棣华杂著》一卷。宋吴儆(1125-1183)撰。吴儆,初名偁,字益恭,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朝散郎,广南西路安抚使,知泰州。后主管台州崇道观。卒,谥文肃。

  • 读书通

    二十卷。明郝敬撰。郝敬(1558-1639)字仲与,一字楚望,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知缙云、永嘉二县,征授礼科给事中,乞假归养。补户科,因事受累,谪知江阴县。后归家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