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斋先生闲居丛稿
二十六卷。元蒲道源(1260-1336)撰。蒲道源,字得之,号顺斋。兴元(今属陕西)人。初为郡学正。皇庆中征为国史院编修官,进国子博士。不求仕宦,平时闲居之日为多,因此其子机裒辑父遗稿,题为此名。内诗赋八卷,杂文乐府十八卷。诗文平实显易,不尚华藻。黄溍为其作序,称“公以性理之学施于台阁之文。譬如良金美玉,不假锻练雕琢,而光耀自不可掩。”有元至正十年(1350)道统子机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题名《闲居丛稿》。
二十六卷。元蒲道源(1260-1336)撰。蒲道源,字得之,号顺斋。兴元(今属陕西)人。初为郡学正。皇庆中征为国史院编修官,进国子博士。不求仕宦,平时闲居之日为多,因此其子机裒辑父遗稿,题为此名。内诗赋八卷,杂文乐府十八卷。诗文平实显易,不尚华藻。黄溍为其作序,称“公以性理之学施于台阁之文。譬如良金美玉,不假锻练雕琢,而光耀自不可掩。”有元至正十年(1350)道统子机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题名《闲居丛稿》。
一卷。旧题齐司马穰苴撰。考《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司马穰苴兵法》。”由此可知,此书非司马穰苴自撰,为战国初齐国诸臣所追辑而成。隋、唐以来诸史志书
四卷。明唐龙(1477-1546)撰。龙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襄,事迹见《明史》本传。该书是他提学陕西时所作,专为举业而设,所以选择科场试题加以解释,
二卷。明陆奎章撰。陆奎章,字子翰,自号孤陈山人,又号东坤子。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七年(1528)举人。官至福建泰宁知县。此编首有正德八年(1513)翰林院侍讲南海伦文叙文,及正德七年(1512
十一卷。元何中(1265-1332)撰。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今属江西)人。据中自序称,所著尚有《易类象》三卷、《书传补遗》十卷、《吴才老叶韶补遗》一卷、《六书纲领》一卷、《补六书故》三十二卷、《
一卷。清胡文学(详见《疏稿》)撰。本书记载其任真定推官时所做十八件事。每事多先举古人遗迹一二条,然后叙以己事,以相媲美。其间多有自誉之词。推官古称司李,故名。有《胡氏三书》本。
二卷。清代王豫(生卒年不详)撰。王豫字应和,号柳村,彤徒(今属江苏西南部)人。诸生,著有《江苏诗征》等书。此书是作者的札记,主要摘录儒家一些修身养性之类的格言,有时附以作者的考证之语。因作者窗外植芭蕉
六卷。清雷浚撰辑。雷浚生卒年不详,字深之,江苏吴县人。早年受业于江明经沅之门,为学古堂斋长。研治小学,颇有根底。钮树玉曾撰《说文新附考》一书,虽收录新附字四百零二个,然而于经典中所遗之字并没收录完全。
八卷,清辛竟可修,林咸吉、蓝孙璿纂。辛竟可,曾任古田县知县。古田志乘首修于明万历十八年邑令刘日阳。三十八年王继祀再修。崇祯六年杨德周三修。辛竟可任县令后,以志乘又一百五十余年未修,故尽力而纂成此书。乾
五十卷。《补遗》一卷,《续编》、《又续编》一卷。清黄秩模编辑。黄秩模,生卒年不详,字正伯,江西宜黄人,从序言中可知此书当成书于咸丰元年(1851),咸丰三年(1853)有蕉阴小榥刊本。书前有郑志昀、黄
一卷。清辛绍业撰。辛氏另有《周官旁求》一书,已著录。翁方纲主持重校卢抱经所校之《经典释文》本,辛氏分得《周礼》部分,因成此书。书前有辛氏自序。是书仅完《天官》,以下未见。然自序中言有《地官》“如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