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马可波罗行纪

马可波罗行纪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的旅行记。1271年,年轻的马可·波罗随父、叔来中国,1275年抵达上都,并在中国侨居十七年,多次奉命出使各地。1291年,他获准回国,由泉州下海,先护送元朝公主去伊利汗国,然后返回故乡。不久,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被俘入狱。在狱中,他口述自己在东方的见闻,由他人笔录成书,即为《马可波罗行纪》。全书分四卷,第一卷记马可·波罗来中国途中的见闻;第二卷记忽必烈的活动,以及大都、上都等中国许多地区的情况;第三卷记日本及东、西洋各国的概况;第四卷记元廷与诸汗之间的战争。由于他在中国居住多年,博闻强记,所以记叙元朝的重大事件及典章制度多翔实可靠。如王著杀阿合马事件,以及色目商人的活动等,可补汉文史料之不足,极有价值。是研究元史及当时亚洲史的重要资料。原稿用中古意法混合语写成,已佚。现有多种抄本传世,文字内容互有出入。西班牙托莱多教会图书馆藏热拉达拉丁文抄本是现存最早的抄本。流行的本子有亨利·玉尔的译注本(Travels of Marco Polo,tr.by H.Yule,New York,1926)和摩勒、伯希和的校译本(Marco.Polo,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tr.bv A.C.Moule & P.Pelliot,London,1938)伯希和并为此书作注,(P.Pelliot,Notes on Marco Polo,Paris,1973)共计386条,对研究马可书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行的汉译本有两种:一是冯承钧所译沙海昂的译注本,中华书局1955年出版题为《马可波罗行纪》;一是据玉耳戈尔迭(YuleCorkier)合注本,张星烺译。原书共绪言一卷,本文四卷。译文只有绪言和第一卷一半,并非完本,而且将元代枢密副使勃罗与马可波罗混为一人,题为《马哥孛罗游记》。

猜你喜欢

  • 周易辨画

    四十卷。清连斗山撰。连斗山字叔度,安徽颖州(今安徽阜阳)人。此书认为一卦之义在于爻,爻画有刚有柔,因刚柔之画而立之象,即因刚柔之画而系以辞。其道先在于辨画,故以“辨画”为名。其末有辑图一卷,就朱熹旧图

  • 太极解拾遗通书解拾遗后录西铭解拾遗后录

    各一卷。清李文炤(详见《周易本义拾遗》)撰。该书对《太极图说》、《通书》、《西铭》等书,只解其大义。因于原注下别加案语,发挥其说,故曰“拾遗”。《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 重修慈利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李约修,皇甫如森纂。李约,平定人,曾任慈利县知县。皇甫如森,邑人,拔贡。慈利置县始于秦,始曰慈姑,隋改慈利,迄无更易。县志自明以来,除万历元年(1573)陈光前志外,佚无传。清康熙年间

  • 未轩文集

    十二卷。《补遗》二卷。《附录》一卷。明黄仲昭(1435-1508)撰。黄仲昭名潜,以字行,号退岩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因直谏被杖谪官,弘治初(1488年

  • 金玉新书

    二十七卷。政书。作者佚名。清四库馆臣称盖元时坊本也。是书分民庶、商族、僧道、官制、州县、监司、皇族、遣使职任、荐举、选试、推鞫、公吏、军防、督捕、仓库、场务、纲运、工役、功赏、职田、朝享、思封、仪制、

  • 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

    见《尚论篇》。

  • 春秋或问

    ① 二十卷。附春秋五论一卷。吕大圭(生卒不详)撰。吕大圭字圭叔,号朴乡,南安(治今江西大余)人,宋代经学家。淳璠进士,官至朝散大夫,行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国子编修,实录检讨官,崇政殿说书。出知漳州军、节

  • 宛邻张氏丛书

    十二种,七十卷。清张琦(1764-1833)编。张琦字翰风,阳湖(今江苏省武进)人。嘉庆年间举人,历官知县。为常州派词人,亦精医学。丛书辑录张琦二种:《战国策释地》二卷、《宛邻书屋古诗录》十二卷;前一

  • 温故录

    一卷。此书题满洲长庚,盖即纂辑之人。其人生卒、籍贯、事迹均不详。书无序例,先立题目,然后引群经释题,再引众说来释经。题目有“五教”、“三物八刑中和“教学之法”、“考校之法”、“乡官书考之法”、“宾兴”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疏

    六卷。隋释智撰。释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玄义》条。《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疏》六卷,本为释智说,弟子灌顶随听随记整理成书。此疏是专为解释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经的,文前不立五重玄义,略展二章解释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