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驳五经异义

驳五经异义

十卷,《补遗》一卷。东汉郑玄(详见《周易郑康成注》)撰。据《后汉书·许慎传》记载,许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作《五经异义》阐述己见。郑玄也因此作了《驳五经异义》百余万言,反驳许慎之说。在《隋书·经籍志》经部中,记载有《五经异义》十卷,“后汉太尉祭酒许慎撰”,却没有提到郑玄驳义之文。《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有该书十卷,并注明为郑玄驳。说明郑玄的驳文已散附于许慎《五经异义》原文之中,并没有独立成书流传于世。至《宋史·艺文志》又不见记载,说明此书至唐以后失传。后学者们从《初学记》、《太平御览》、《通典》及诸经注疏中辑录其所引的有关《五经异义》及《驳义》的文字,成为今天所见到的《驳五经异义》。清修四库全书时由山西巡抚采进,题为宋王应麟编,但没有确切依据。原书编排混乱,条理不清,经四库馆臣详加校正,重新编排,成《驳五经异义》十卷。当时著名经学家朱彝尊、惠栋又从诸书中辑出郑玄驳文数条,四库馆臣又将其与他们所辑而原书没有的数条综合订正,除去重复,共得五十七条,别为《补遗》一卷。从此该书又开始流传。后经清代经学家们多年研究,至嘉庆年间,翰林院编修陈寿祺以孔广林抄本为基础,集各家之所得重新编订成《五经异义疏证》三卷,成为质量最好,收录最完备的本子。现在有清抄本七种,其中《郑学四种》本一种,存上海图书馆;《郑学五种》本一种,存北京图书馆;《郑学十八种》本四种,北京图书馆存二种,北京大学图书馆存一种,福建省图书馆存一种,《高密遗书》本一种,存北京图书馆。

十卷。东汉郑玄(见《周易注》)撰,黄奭(生卒年待考)辑。黄奭字右原,江苏甘泉人,道光壬辰(1832)钦赐举人,清代经学家。著作有《尔雅古义》十二卷,《尔雅众家注》二卷,《字书》一卷,《小学》一卷,《范子计然》一卷,《正谊录》五卷,《胪云集》二卷等。另辑有《汉学堂丛书》二百十四种。汉代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对经书的解释各有不同,据《后汉书·许慎传》云:“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郑玄针对许慎作《驳五经异义》。此书唐以后亡佚,惟散见于《史记注》、《北堂书钞》、《初学记》、《通典》、《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及诸经义疏之中。清代孔广林、袁钧、马国翰等均有辑本。黄奭辑本后出,故较其他辑本为详,然有舛误,当参诸本而读之。有《汉学堂丛书》本,《通德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太平府志

    五十卷,清甘汝来纂修。甘汝来(?-1739),字耕道,江西奉新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进士。以教习授知县。雍正间,任吏部主事、广西太平府知府、广西巡抚、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乾隆初,任兵部尚书、吏部尚

  • 毛诗笺音证

    一卷。后魏刘芳(453-513)撰,清王谟辑。刘芳字伯文,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始为主客郎,拜中书博士,中书侍郎,迁太子庶子兼员外散骑常侍,国子祭酒,侍中,太常卿。卒赠镇东将军、徐州

  • 庐州府志

    ①十三卷。明吴道明修,杜璁等纂。吴道明,字行甫,号豫斋,元城人,官河南道监察御史,明隆庆六年(1572)来任庐州府知府。杜璁,本郡人,进士,官广东佥事。庐州府志,自明景泰间,始经纂辑,其后天顺间郡守朱

  • 四书惜阴录

    二十一卷。清徐世沐撰。徐世沐详《周易惜阴录》条。此书前有胡渭生、赵天润、仇兆鳌序和一篇自记,后有陆陇其跋。据作者自记,此书乃诟病李中孚《反身录》之作,为的是南学、北学之争。书中宣扬朱子之学,而对陆王之

  • 四书人物备考

    十卷。明薛应旂(生卒年不详)撰。陈仁锡增定。应旂字仲常,号方山,江苏武进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著有《宋元资治通鉴》、《四书人物考》等。是书首有陈仁锡序,并依四书篇次,逐条援引故实,颇为详备。

  • 说郛

    一百二十卷。明陶宗仪(?-1396?)撰。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黄岩(今属浙江省黄岩县)人。元朝灭亡后,陶宗仪隐居乡里,拒不仕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初年下诏广征天下儒士,陶宗仪以疾固辞,继续隐

  • 西山志

    十二卷。清欧阳桂撰。欧阳桂,字郁庭,江西新建人。西山在新建县西,章江之外三十里,即献原山。又称献原山、散原山、南昌山。其山自高安之虬岭迤东,突起亘天,延袤三百里。上接筠阳,下连匡岳,东限章水,西带冯川

  • 识小录

    八卷。清姚莹(1785-1852)撰。姚莹字石甫,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嘉庆进士,历官台湾知县、噶玛兰通判、台湾兵备道、湖南按察使。道光二十一年(1841)曾与台湾总兵达洪阿抗击英军侵略,被捕下狱。著

  • 周易参同契通真义

    见《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 明万历辽东诸道年表

    清吴廷燮撰。明洪武时期,辽海东宁按察分司,置而又废。至明中叶,诸道增创,首置守巡二道,系衔山东,成为布政司、按察司的分司。世宗嘉靖时期,明廷鉴于辽东局势紧张,在开原、宁前等地相继增置道,其守巡的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