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魏石经考

魏石经考

① 二卷(广仓学宭丛书本)。王国维(1877-1927)撰。国维字静安,亦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早年研究西方哲学,后又攻治经史,潜心古文字研究,故能集中西新旧之学于一身,在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史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平生著述62种,大都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早年所作学术论文,辑为《观堂集林》。此《魏石经考》,上卷是汉石经经数、石数考,魏石经经数、石数考,汉魏石经经本考,魏石经古拓本考,魏石经经文考,魏石经篇题考。下卷是魏石经古文考,魏石经书法考。考究魏石经,此书是最详备的。王氏依据丁氏残石,考定魏石经每行字数,即通过排比其行款的办法,推测出残石的原貌。残字所属的经文,也可得而定。如此绘出六张碑图附於卷末,又按照《隶续》的次序录之,并且分别在经文下加注。于是臧琳、孙星衍二家所整理的魏石经,其正确的,有根据证明其正确;其错误的,也有根据证明其错误。王氏又认为《隶续》所录的,虽然刻写多讹,但还是足以证明它与丁氏残石是同一脉络。而《汗简》、《古文四声韵》所引,除见于《隶续》者外,还有不少是《尚书》、《春秋》、《左传》三经中没有的字,不可尽信,所以不复录。这又体现了王氏的严谨。② 五篇(学术丛书本)。王国维著。初版入学术丛书中,后又辑入《观堂集林》。王氏著有《魏正始石经残石考》,排比碑图,考订古文。此书是在那之前写的,凡五篇。第一篇论欲考魏石经的经数石数,必先从考证汉石经开始。于是详考汉石经当为46碑。第二篇根据《太平御览》所引的《西征记》,考定魏石经的碑数为35碑。又核对诸经,知正始所刻的为《尚书》、《春秋》二经的全文。《左传》只到庄公中叶为止。第三篇论刻立正始石经,是因为当时古文经学已流行开来,而太学旧立石经还只是今文的,所以刊立古文经、传作为补充。其所书石经古文,究竟是壁中本(或其传本),还是当时经学家自定之本,均不可知。但即便是出于当时经学家之手,他们所根据的也不外乎壁中古文,因为汉时除壁中书及张苍所传《春秋》、《左传》,别无其他古文。今就魏石经遗字中的古文来看,多与《说文》所载壁中古文和篆文相合,还有与殷周古文相合而《说文》未载的。因此,认为魏石经古文出于壁中本,或其三写、四写之本,应该是没有大错的事。第四篇讨论魏石经拓石的源流。第五篇论《说文》中古文,其作法皆本於壁中书。宋初校刻《说文》,其篆文当出徐铉之手,其古、籀二体当出于句中正和王惟恭二人之手。这种字体的源头就是三字石经。立论非常精辟。只是论石经石数颇有未当。据白坚所藏刊号一石,可知魏石经应该是28碑,并且其首两碑也当是三行直下式。还可知品字式和《左传》诸石不是28碑所能容下的,都是以后补刻的。王氏未见白坚所藏之石,所以推论未免有误。这是由于材料所限,不是王氏的过错。

猜你喜欢

  • 少石集

    十三卷。明陆釴(1441-1490)撰。釴,字鼎仪,昆山(今属江苏昆山)人。其生评事迹详见《山东通志》。著有《山东通志》。此集共十三卷,诗五卷,文七卷,杂著一卷,集前者张时御序。时御在序中称其“华不近

  • 丁吏部文选

    八卷。明丁奉(约1523年前后在世)撰。丁奉,字献之,号南湖,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明代诗文作家。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著有《南湖留稿》、《南湖逸稿》。是集由宣城梅守箕合二稿选

  • 葆筠堂藏帖

    六卷。清邱翰书。邱翰字西园。此帖刻于道光十六年(1836)。收邱氏家传颜真卿、杨凝式合璧法书。颜书有:《励志诗》、《咏陶渊明诗》、《东方朔画赞》、《后汉书·皇后纪》四种。杨书有《拟陆机〈文赋〉》、《雪

  • 秋水阁文抄

    一卷。清陈维岳(约1669年前后在世)撰。陈维岳字纬云。江苏宜兴人,生卒年均不详。检讨陈维崧之弟,与仲兄陈维嵋皆有文名,得徐乾学、朱彝尊的推重。晚年自定古文百篇,即《秋水阁文抄》一卷,其季弟欲附刻于维

  • 春秋君国考

    五卷。清李元(?一1816)撰。李元字太初,号浑斋,湖北京山(今属湖北省)人。乾隆乙未(1775)大挑一等,历任四川仁寿、金堂、南充诸县。学问赅洽,文笔渊雅,著述很多,官蜀时刊《浑斋七种》,又有《五礼

  • 叙古颂

    二卷。元钱天祐撰。钱天祐之履籍不详。其书前有延祐五年(1318)三月献皇太子进表。进表谓采摭经史成言,并仿效荀卿成相之体。凡帝王之道,起自唐虞,讫于有宋。共有八十六章,一章二十四字。并且于文章之后引述

  • 荆门耆旧纪略

    三卷,《列女纪略》一卷,并清胡作柄撰。胡作柄,荆门(今属湖北)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荆门旧有志,明末散佚。胡作柄乃搜集旧闻,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五十八(1719)年之间首先编成《荆门耆旧纪略》

  • 顺则集

    八卷。明程文潞(生卒年不详)编。程文潞字希古,安徽歙县人。此书成于万历十年(1582)。辑程氏先世遗诗,自后唐程炳迄明程有教凡百有四人。只分时代,而皆不详其仕履,盖以别有谱牒。其称“顺则”者,以世业耕

  • 楚辞节注

    六卷。附《楚辞叶音》一卷。清姚培谦(1693-1780)撰。姚培谦,字平山,号鲈香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雍正中保举人材,不赴。好交游,名满江左。著有《楚辞节注》、《增集左传杜注》、《经史臆

  • 倘湖樵书

    十二卷。明来集之(详见《读易隅通》条)撰。此书分初编六卷、二编六卷,内容皆为采摭唐、宋、元、明诸家之说,以类相从,排纂其文,而总括立一标目,或杂引古书而论之,或先立论而以古书证之。其征摭颇为繁富,亦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