䣢
【源】见《姓觿》(17,62)。 【变】一作稓(17)。《广韵》作䎰(86)。 【望】蜀郡(17,418)。
【源】见《姓觿》(17,62)。 【变】一作稓(17)。《广韵》作䎰(86)。 【望】蜀郡(17,418)。
读音:Qítǎ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六派,出松花江、雅尔呼、佛多弥衮、瓦尔喀蜚悠、约克托城、科普喀淮等地(23,63,180,260)。【变】清满洲镶黄旗中有奇他拉氏(259),清满洲镶白旗、正
读音:wū yán▲<金>乌延吾里补,大定中保大军节度使。
读音:Jù【音】又音筹(Chóu)(22)。【源】见《希姓录》(22)、《新编千家姓》(73)。【布】江苏高淳(305)、湖南攸县(283)、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Chǔluó《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处罗拔”,未详其他。
读音:Lǔbùlī【源】①清满洲八旗姓。凡四派,出叶赫、绥分、长白山、乌拉等地(23,63,180,260)。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乌噜特(23,63,260)。 【变】①一作〔鲁布理〕(260)。②清
读音:Lièyù【源】 春秋时郑穆公时列御寇之后(6,7)。 【它】宋邓名世、清张澍均认为列御非复姓(7,26)。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郑穆公时列御寇,著书。” 《中
读音:Nánzhé《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收载,“唐有南遮波资。”未详其他。
读音:Yàn【源】 见《中华姓府》(63)及《新编千家姓》(73)。彝族亦有此姓(130)。【布】 江苏高淳(305)、四川安县(322)、武胜(321)、江西丰城(357)、广西陆川(360)、安徽
读音:Xiàn/Shiann,Syan,Hsien【源】 见《姓苑》(7,15,17,21,60)。【变】 亦作〔羡〕(60)。【布】 清时河北冀县(60,62),今陕西城固(383)、台湾桃园(68
读音:Chénjīn【综】 清正蓝旗满洲养育兵百吉图之妻为陈金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