偪陽
【源】 ①系自芈姓。祝融之裔陆终第4子求言之后封于偪阳(偪音Fú。故城在今山东枣庄南50里),春秋时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4,9,12,17,60)。②系自姬姓。春秋时晋灭妘姓偪阳国,封其公族大夫于此,子孙以邑为氏(15,21)。【变】 一作〔福阳〕(19,21)。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姞姓,祝融之孙陆终第四子求言之后,为晋所灭。”偪阳,古国名,求言之封,其地当在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南五十里,为晋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
【源】 ①系自芈姓。祝融之裔陆终第4子求言之后封于偪阳(偪音Fú。故城在今山东枣庄南50里),春秋时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4,9,12,17,60)。②系自姬姓。春秋时晋灭妘姓偪阳国,封其公族大夫于此,子孙以邑为氏(15,21)。【变】 一作〔福阳〕(19,21)。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姞姓,祝融之孙陆终第四子求言之后,为晋所灭。”偪阳,古国名,求言之封,其地当在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南五十里,为晋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
读音:Mùshī【综】 彝族姓。属狄俄纽双家支,四川布拖有此姓(375)。
读音:Huòníyà/Honicin【综】蒙古族姓。蒙古语“豁尼亚”意为牧羊者,见《华夷译语》。内蒙古巴林右旗南部有此姓(384)。
读音:Cháhǎzhāláér《姓氏词典》 引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有搠阿,姓此氏。”
读音:pí【源】 ①相传黄帝之任姓子之裔封于郫(故城在今四川郫县),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考》(17,60)。②郫,春秋时晋邑(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西120里之郫亭),大夫食采于此,后因以为氏(7,17,2
读音:yǒu qióng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号有穷氏。(见《姓源》)
读音:kuì澄城县有鲑氏,自云鞮氏,避事改之。(见《路史》)
读音:Mò现行罕见姓氏。今广东之吴川有分布。《姓氏词典》 引 《姓谱》 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Zǐqí【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公族有子齐氏,见《潜夫论》(6,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卫公族也。” ( 《中文大字典》注引 《万
读音:qí jīn【源】 北魏时蠕蠕别部有奇斤氏(12,27,60)。【变】①归中原后改姓奇氏(7,17,27,60)。②一作〔奇片〕(76)。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读音:Zhōuxiè《中国姓氏辞典》 收载。其据新加坡《联合晚报》注称: “当代璧联姓,如周谢妮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