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iān

【源】 ①源自姬姓。春秋时卫公子兼之后,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6,7,12,60)。②战国时魏公子兼之后,见《姓考》(17)。【变】 一作〔��〕(15)。【望】 汲郡(17,418)。【布】 山东五莲(290)、新泰(359)、辽宁沈阳(91)、北京、湖北嘉鱼等地均有此姓。【人】 兼尉丁,宋元祐中知广东兴宁县(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吉林之盘石,辽宁之沈阳,山东之鱼台、平邑,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临汾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云: “卫公子兼之后也。”此以名为氏,当系出姬姓。

猜你喜欢

  • 读音:tí【源】 春秋时晋大夫羊舌赤食采于铜鞮(故城在今山西沁县西南),谓之铜鞮伯华,其后有蹄氏,见《古今姓氏书辩证》(60,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有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据《路史》

  • 猷格

    读音:Yóugé【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宁古塔(23,63,180,260)。【变】清镶白旗满洲护军麒麟太之妻为尤格氏(260),〔尤格〕似即猷格之异译。【人】清镶蓝旗蒙古领催舒保之妻为猷格氏(26

  • 達格赫蘭

    读音:Dágéhèlán高山族姓氏,乃台湾高山族布嫩人之姓氏。本为地名,因迁居於赫兰而得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高山族》。

  • 读音:Chóu/Chour【源】 见《直音》(15,63)。

  • 读音:Tī【源】 见《姓苑》(15,21,62)。【布】 安徽淮南(362)、北京等地均有此姓。《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或音tǐ,姑兼收以备考。

  • 读音:Chuò【综】 源出不详。河南林县有此姓(343)。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音cuì。姑兼收。

  • 读音:biāo【源】 ①系自姬姓。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有彪氏(60,62)。卫公族之后(17)。②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公族有彪氏(17,62)。【望】 齐郡、汲郡(17,21,418)。【布】 清时河南均

  • 读音:chú刍氏,见《姓苑》。本姓邹,去邑或为刍。(见《姓考》)楚君负刍之后,负刍失国,后人以为氏,又或李刍积者,以职为氏。(见《姓氏考略》)

  • 读音:Xiè【源】 ①春秋时鲁大夫洩声子之后(60,62)。②春秋时郑公孙洩(即郑大夫洩驾)之后(7,11,17,60)。③春秋时陈大夫洩冶之后(11,17,60)。④鲜卑人姓(60)。【望】 苑邱(

  • 读音:fǔ【源】 见《直音》(2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