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áo

【源】 ①其先居东海劳山(故地在今山东即墨东南60里之海滨),因以为氏,见《姓谱》(11,12,60)。②古有劳民劝相之官,以职为氏(60,62)。③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23)。【望】 武阳、渤海、松阳(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尤以广东、广西、山东等省多此姓,三省劳姓约占全国劳姓人口78%。【人】 劳丙,汉时山东琅邪人(17,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山东之鱼台、平度,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回族、壮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其先居东海劳山,因氏焉。”此以地为氏。劳山,即崂山,在今山东即墨县东南六十里。望出松阳。② 《姓氏考略》 注云:“当为劳民劝相之官者,以职为氏。”③或为独龙族之劳汪渚氏所改。本为家族名,或取其首音láo谐以“”字而为单姓。

汉代有劳丙; 宋代有劳諲, 任城人, 京东转运使; 明代有劳樟,崇德人,嘉靖中罗田知县; 清代有劳潼,南海人,国子监学正; 近代有劳乃宣,音乐家。

猜你喜欢

  • 读音:Shuò罕见姓氏。今甘肃之酒泉有。此姓系酒泉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嘎窩

    读音:Gāwō珞巴族姓氏。出自米古巴部落,本氏族名,或以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阿蛐

    读音:A-qū【源】 彝族姓。属曲涅家支(375)。

  • 读音:Jù【源】 见《集韵》(86)。【变】 一作〔臞〕(86)。【人】 㬬丘,汉时五据侯(15,21,80,86)。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引 《集韵》注云: “

  • 巴爾吉爾

    读音:Bāěrjíěr赫哲族姓氏。本氏族名,族人以之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赫哲族》。

  • 读音:Dí【源】 ①或系金时迪古氏所改(62,91)。②独龙族姓。居于迪郎当地区者以地名第一字为姓(219)。【布】 湖南攸县(283)、安徽淮南(362)、浙江萧山(209)、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 读音:Shí【源】 ①系自子姓。商汤支庶之后有时氏,见《世本》(17,60,62)。②系自嬴姓。古有时国,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路史》(17)。③春秋时楚大夫申叔时之后(60,62)。④清满洲人姓

  • 读音:Lú【源】 见《姓苑》(17,60)。【变】 亦作玈,〔��〕(17)。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中文大字典》引《姓氏急就篇》载:“弋躬

  • 和勒依忒

    读音:Hélèyītè【综】 清蒙古人姓(61,72,259)。又,清驻防察哈尔镶黄旗中有和勒伊特氏,镶蓝旗蒙古亲军巴图尔之妻为和勒特氏(260),〔和勒伊特〕、〔和勒特〕等似均为和勒依忒之异译。【人

  • 赫齊拉

    读音:Hèqílā【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雅兰(23,63,180,260)。【变】①一作〔何齐拉〕(260)。②清满洲镶白旗中有何吉勒氏(259),正蓝旗满洲马甲达敏之妻为和奇勒氏(260),〔何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