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
【源】 出自齐大夫,居国之南,以居为氏,谓之南史氏(6,7,17,60)。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齐有南史氏 (按: 齐称史官为 ‘南史’),其后子孙氏焉。”此当以官为氏。又,《姓氏词典》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出自齐大夫。居国之南,以居为氏,谓之南史氏。春秋,齐崔杼弒庄公,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将书崔杼罪者,即其家也。”
【源】 出自齐大夫,居国之南,以居为氏,谓之南史氏(6,7,17,60)。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齐有南史氏 (按: 齐称史官为 ‘南史’),其后子孙氏焉。”此当以官为氏。又,《姓氏词典》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出自齐大夫。居国之南,以居为氏,谓之南史氏。春秋,齐崔杼弒庄公,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将书崔杼罪者,即其家也。”
读音:A-jiǎng【源】 彝族姓。属什耶家支(375)。
读音:Tōngshì/Tungsi【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巴林右旗都希、巴彦塔拉苏木均有此姓(384)。
读音:Chuòěrqídài元代色目人姓氏。乃元之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译作“拙儿察歹”。
读音:Lǎopáng【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Tǔlóng《姓氏词典》收载。其据《简明中国通史》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系出庖牺氏。”
读音:Yǒuqiáo【源】 有乔,古诸侯少典妃之宗国,后因氏,见《姓考》(17)。 【变】《国语》作〔有侨〕、〔有矫〕或有(17)。《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姓考》
读音:shǐ cháo与“史朝”同。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世本》 云: “卫史晁之后。” “以官、名为氏”。——春秋卫国史官名晁者之后,以 “史晁” 为氏。一作
读音:Cèbēng【源】 隋唐时西域苏毗羌部人姓,唐时苏毗羌部灭于吐蕃。亦称〔哲蚌〕氏(194)。藏族姓(217)。
读音:Sòng【音】 又音容(Róng)(60)。【源】 见《姓苑》(9,11)。《汉书·儒林传》:鲁徐生善为颂。颂与容同。谓善为礼容也。其子孙以为氏(15,60)。【望】 河西(17,418)。【布
读音:yǒu shī【源】 夏王桀之妃妹喜,为蒙山(在山东蒙阴南)有施氏之女,见《史记·帝王世纪》(17,60)。有施国,喜姓,见《国语》韦昭注(60)。当以国为氏。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