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ái lù【综】 白鹿先生,古贤人,著书,见《风俗通》(1,6,7,12,60)。《逸周书·王会解》:有白鹿国,或以地为氏(60)。历史上较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读音:Rělún【源】 彝族姓。属乌坡家支(375)。
读音:Ālāāidīng《姓氏词典》引 《新元史》 收载,未详其源。(按: 阿,《姓氏词典》音ē。)
读音:Jiǎochénrú【源】南北朝时南齐扶南王姓。憍陈如本天竺婆罗门,晋末为扶南王,其子阇黎邪跋遂以憍陈如为号,因氏,见《晋书》(7,60,63)。 【变】《南史》作〔憍如〕(60)、《古今图书集
读音:Chéng/Cherng【综】源出不详。台湾台南有此姓(68,261)。
读音:Jí吉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姞姓所改。黄帝有个后裔伯儵,受封于南燕国(今河南延津东北),赐姓姞。后世子孙省去女旁,遂成吉氏。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周朝有贤臣尹吉甫,他的支庶后代以祖
读音:Tǎlāěryuēsū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歹列里养赛”。
读音:Zǐyuān【源】 春秋时齐顷公之子公子湫,字子渊,其后以为氏(4,17,60)。【变】 在《姓纂》中林宝因避唐高祖李渊之讳,将子渊改写作〔子泉〕(4,60),实无子泉氏。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
读音:Yīlú【源】北魏有猗卢氏,见《魏书》(62)。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云: “复姓,北魏有猗卢氏。”
读音:Ādá金代女真族姓氏,乃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