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ì

【源】 ①系自祁姓。帝尧之裔刘累为夏朝御龙氏,其孙在商时徙封为豕韦氏,周武王时封为唐氏,周成王时徙杜城(故城在今陕西长安东南),为杜氏。杜伯为周宣王大夫,无罪被杀,其子隰叔奔晋,子蒍为晋献公士师,朝无奸官,国无败政,因其有功,命以官为氏(6,7,9,12,17)。②士季氏之后有士氏(12,21)。【望】 河东(17,21,418)。【布】 河南息县(302)、山东沂水(332)、辽宁盖平(237)、台湾基隆(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士会,春秋时晋大夫(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北之监利,山西之太原、运城、临汾、朔州及吕梁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陶唐之苗裔,历虞、夏、商、周,至成王,迁之杜,为伯。宣王杀杜伯,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其子孙居随及范,故又为随氏、范氏, 有三族焉, 伊祁姓。 隰叔生士��、字子舆, 故亦谓之士舆。”此以官为为氏,系出伊祁姓。

三国时吴有士燮; 唐代有士英秀; 宋代有士建中,郓州人,校书郎; 明代有士明善,西安通判,以孝友称。

猜你喜欢

  • 賀敦

    读音:Hèdūn【综】北魏时改贺敦氏为贺氏,见《孔至姓氏杂录》(7,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孔至《姓氏杂录》云: “后魏贺敦氏改为贺氏”。未详其他。

  • 读音:Mài【综】 麦系麦之异体,今台湾有人分麦、麦为两姓。台东、屏东等地均有此姓(68,261)。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广东之澄海、新会、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江西之南康、崇仁,河北之辛

  • 读音:Cì《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其注云:“系刺姓分族。”未详其他。(按:《汉语大字典》无此字。姑予收录。)

  • 巴爾固岱

    读音:Bāěrgù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八鲁勿歹”。

  • 陳鋒

    读音:Chénfēng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陈丰” 曰: “《路史》:帝喾父侨极取陈丰氏曰褒(按: 《姓氏词典》 引作 ‘,’ 误), 生喾;喾次妃陈丰

  • 士吉

    读音:shì jí【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士蒍之子士吉之后为士吉氏,见《世本》(6,12,17,60)。【人】 士吉射,春秋时晋大夫(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 读音:Yuán袁姓的来源主要三个。一是出自轩辕黄帝。轩辕氏,又称玄袁氏。轩辕氏始以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为都,所居之地,后称为袁邑。其后裔遂以邑为姓氏,称袁氏。二是出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如

  • 吐崩

    读音:Tǔbēng【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岩帅上班老(161)。

  • 读音:Zài现行罕见姓氏。今广西之灌阳有分布。此姓系灌阳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扗,乃“在”之本字,当与“在”同源,或用以分族。)

  • 读音:Xūn【源】 见《姓源》(15,21,63)。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山西之雁北及晋中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