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án

【源】 ①黄帝之臣寒哀作御,见《世本》。为寒姓之始(60,62)。②夏时诸侯寒促之后,见《氏族大全》(6,12,17,60)。一说,寒,夏时妘姓之国,见《路史》。故城在山东潍州(即今潍坊)东之寒亭(12,21)。当以国为氏。③系自姬姓,周成王封武王之子于韩(故城在今山西河津东北),是为韩侯,其后避难改为寒氏(6,7)。故为周武王之子寒侯之后(9,12,17),因寒、韩音同所致,周无寒国(12,21),可证。【望】 寻阳、颍川(17,60,418)。【布】 河南洛宁(294)、江苏启东(311)、武进(314)、江西宁都(280)、台湾云林(68,261)、山东等地均有此姓。【人】 寒孺,汉时陕西人(11,21)。寒翔,明时伏羌人,正统中任河南西平县教谕(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昌乐,山西之太原、长治、临汾、晋城,安徽之黄池,广东之高要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据 《吕览》、《世本》 注云: “黄帝臣寒哀作御,为寒姓之始。” ②郑樵注云: “夏时诸侯寒浞之后 (或言 ‘周武王子寒侯之后’,且寒浞为夏诸侯矣,周无寒国。) 今濮州东二十三里寒亭是也。其后以国为氏,望出寻阳。”寒国故址在今山东潍坊市东北三十里寒亭店。

汉代有寒朗; 明代有寒翔,西平教谕。

猜你喜欢

  • 读音:Xī/Shi,Syi【源】 见《姓苑》(15,21,60)。为公晳氏所改(60,62)。 【变】 今亦作晰(91)。

  • 弄枯尼

    读音:Nòngkū ′ní景颇族姓氏,本为地名,意指 “湖头”,以之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 读音:zhēn【源】①夏禹之臣有真窥,见《吕氏春秋》,当系真氏之始,(60,62)。②古��国之后,去邑为真氏,见《姓考》(17)。③宋时翰林学士真德秀,福建蒲城人,本姓慎

  • 读音:Xiāo现行罕见姓氏。今广西灌阳县有分布。此姓系灌阳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莦”乃草名,或以为氏; 又,疑为“萧”之不规范简化。)

  • 玻霍勒圖

    读音:Bōhuòlètú【综】 清镶蓝旗蒙古领催伊哈讷之妻为玻霍勒图氏(260)。

  • 木然

    读音:Mùrán景颇族姓氏。今云南之盈江有分布。此姓系盈江县公安局提供;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亦载。相传为瓦切娃时二十六大姓之一,属景颇支系,其汉姓为尚、杨。

  • 读音:duǎn【源】 见《姓谱》(17)。【人】 短愚,明时云南人,贡生,嘉靖中任应城县教谕,见《德安府志》(17,2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德安府志》 收载; 《姓氏词典》

  • 读音:Yíng【综】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À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晋城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亦不见载於古籍。

  • 读音:Jiān【综】 据庄鼎彝《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载,煎巩,羌人,见《赵充国传》(6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此姓。《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据《汉书》亦收。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