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閭
【源】 系自嬴姓。战国时秦公子将闾之后,以王父字为氏(7,17,60)。【望】京兆(418)。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续通志·氏族略》按: “将闾氏,郑樵列入 《复姓》,不详所自; 今补‘以名为氏’。”且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曰: “出自秦公子将闾之后,以字为氏。”望出京兆。
《汉书·艺文志》载将闾子,名菟,著书。
【源】 系自嬴姓。战国时秦公子将闾之后,以王父字为氏(7,17,60)。【望】京兆(418)。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续通志·氏族略》按: “将闾氏,郑樵列入 《复姓》,不详所自; 今补‘以名为氏’。”且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曰: “出自秦公子将闾之后,以字为氏。”望出京兆。
《汉书·艺文志》载将闾子,名菟,著书。
读音:Jūnzhū《姓氏词典》引 《复姓录》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Chǐ【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湖南湘潭(373)、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中国姓氏大全》据《新编千家姓》收载,其注称: “极罕见姓。”未详其源。
读音:qí wén綦文潜诗一卷。(见《唐书·艺文志》) (按:綦文潜,字孝通,开元中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终著作郎。)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俱收载,其注引 《唐书·艺文
读音:Lào【源】 ①系自姜姓。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子孙以名为氏(6,7,12,17,60)。②春秋时郑大夫王孙骆之后(17,62)。③《史记》:恶来革(或即恶来,商纣王之谀臣飞廉之子)之玄孙曰大骆,
读音:Zhì【源】 系自子姓。商后有穉氏,见《史记》、《姓苑》(15,21,61)。【变】 一作稚(62)。《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太平图话姓氏综》云: “系稚姓分族。”
读音:Chìzhǎn【综】 ①金时女真人姓(17,60,71)。后改为张氏,见《北风扬沙录》(71)及《金史·赤盏晖传》(56,71)。②赤盏即颜盏,见周春《辽金元姓谱》(33)。③石盏、赤盏、食盏,
读音:Yáng【源】①系自姬姓。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即扬,故城在今山西洪洞东南15里),号杨侯,后并于晋,因以为氏(7,9,11,15,17)。②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虞之后伯侨以支庶受封杨侯,因
读音:Yùbù′ěr【综】 清镶蓝旗汉军护军台宁之妻为喻布尔氏(260)。
读音:Lí黎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武王灭商,封商汤后裔于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姓。这一支黎姓人家,被认为是黎姓正宗,后成了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
读音:Rǔjīn【源】 非汉族人姓,见《魏书·官氏志》(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魏书·官氏志》亦收,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