攣鞮
【综】 匈奴单于姓(7,11,17,60)。亦作〔栾提〕、〔栾鞮〕(17)、〔虖连鞮〕(60,63)、虚连题(17,62)。
历史上匈奴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匈奴单于姓挛鞮氏,见《史记》。《后汉书》 作虖连鞮氏,亦作虚连鞮氏。”
【综】 匈奴单于姓(7,11,17,60)。亦作〔栾提〕、〔栾鞮〕(17)、〔虖连鞮〕(60,63)、虚连题(17,62)。
历史上匈奴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匈奴单于姓挛鞮氏,见《史记》。《后汉书》 作虖连鞮氏,亦作虚连鞮氏。”
读音:Dōngmén【源】 ①春秋时鲁庄公之子公子遂,字襄仲,居鲁东门,号东门襄仲,因以为氏(7,12,17,60)。②春秋时齐公族有东门氏,见《路史》(17)。【望】济阳(17,418)。【布】河南
读音:Hǔ【综】 音虎,黄帝之后有婋氏(60,62,63)。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音‘虎’。姓书云: ‘黄帝后有婋氏’。”
读音:Tūnbā藏族姓氏。本为房名,以为姓。未详其他。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读音:Kē【源】 见《姓苑》(15,21,24)。羌人之姓,汉时羌酋柯比能之后,见《姓氏寻源》(60,62)。【望】 平昌(17,418)。【布】 江西丰城(357)、辽宁阜新等地均有此姓。【人】 轲
读音:Dōnglái【源】 春秋时东莱子之后,见《姓苑》(17,60)。莱,周时姬姓国,因在齐鲁之东,故称东莱,故城在今山东黄县东南。一说,东莱为郡名,秦汉以来,以地为氏(7,26)。历史上罕见复姓。
读音:Shénghuō’ér【综】 蒙古族姓。升豁儿意为海青,见《华夷评语》,内蒙古巴林右旗中、南部均有此姓(384)。
读音:yuán hé与“袁纥”同。
读音:Lǐmǎ lā【综】 清正红旗满洲前锋三格太之妻为李玛拉氏(260)。
读音:xiǎo【源】 ①小氏宜出于小颢,见《路史》(60,62)。②春秋时楚亦有小氏,小惟子是也,见《左传》(60,62)。③亦见《姓苑》(15,21)。【布】 浙江上虞(279)、安徽淮南(362)
读音:Háo【综】 源出不详。《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