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ēng

曾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出自姒姓。夏王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建立鄫国。后国灭,子孙后代遂用原国名“”为氏,后去邑(阝)旁为曾,表示离开故城。

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苍山西北一带。西汉末年避乱迁入江西、广东。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四川、河南、湖北已有曾姓居住。唐朝时期,曾姓遍布全国,成为中国著名大姓之一。元明时期,曾姓有渡海赴台湾者,进而远迁东南亚、欧美地区。如今曾姓在我国人口众多,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江西等省为多。

曾姓历史人物有曾参,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弟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以孝顺著称,奉养父亲必有酒肉,撤下必请父亲允许,孟子称为“养志”。后被尊为“宗圣”。曾巩,北宋文学家,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宋朝嘉祐年间进士,曾经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他是欧阳修的学生,也为王安石所赏识。其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是古文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作品《元丰类稿》。

曾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八十五位。


【源】 系自姒姓。鄫为子爵国,沂州承县(故城在今山东枣庄)东80里故鄫城是也。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周襄王六年,莒灭鄫,鄫太子巫仕鲁,遂去邑为曾氏,见《世本》(4,6,7,17,60)。②京(104)、彝(130)、土家(387)、布依(131)、满(344)、苗、黎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鲁国、卢陵、东鲁(17,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多此姓。4省曾姓约占全国汉族曾姓人口66%。【人】 曾参,春秋时孔子弟子(15,21)。【它】 台湾省曾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改用曾根、曾我、曾山、曾田等日本姓,这些日本姓中乃含有曾。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全部恢复原姓(65)。


现行罕见姓氏。今甘肃之酒泉市有分布。酒泉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按: 曾,作为姓氏多读zēng; “”之céng姓,可能因方音而异读,疑即zēng姓。或为zēng姓之分族。)

猜你喜欢

  • 濟佳

    读音:Jìjiā【综】清正红旗蒙古马甲那因泰之妻为济佳氏(260)。

  • 读音:Wǔ【源】 见《姓苑》(7,63)。《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

  • 郭戈勒

    读音:Guōgēlè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林耀华《达斡尔族氏族亲属和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收载。后改单姓“郭”,盖取郭戈勒氏之首音谐“郭”而得。

  • 顓玉

    读音:Zhuānyù【源】黄帝之孙高阳氏之后有颛玉氏(12,15,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帝高阳氏也,黄帝之孙。”是颛玉氏,当即颛顼氏。

  • 读音:Mài【源】 ①见《奇姓通》(21)。②清满洲人姓(260)。【布】 北京昌平、河北易县等地均有此姓。【人】 迈文麟,明时湖南慈利人,正统中江西右参政(21,60)。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辛集

  • 读音:Kuàng/Kwang,Huang【源】 见《姓苑》(9,12,81)。今況、况已混为一姓。【望】 庐江(418)。【布】 古时庐江有此姓(12,81)。台湾桃园、台北、新竹等地均有此姓(68,

  • ⾻利幹

    读音:Gǔlìgàn【源】 敕勒别部有骨利干,其地昼长夜短,以部为氏(60,62,63)。

  • 弗斯

    读音:Fúsī《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洞休

    读音:Dòngxiū【综】 汉时有洞休孟阳,为治易名家(6,7,12,60)。

  • 聞佳

    读音:Wēnjiā【综】 清正红旗蒙古牲丁德璘之妻为闻佳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