棃
【源】 周时国(故城在今山西长治西南)之后有棃氏,见《姓源》(17,61)。【望】 淮南(17)。【布】 台湾高雄(68,261)、河南确山等地均有此姓。【人】 棃公弁,明时江西宜黄人,正统中福建建阳县训导(15,24)。
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收载,其注云: “又作 ‘梨’。明有棃公弁。” 《续通志·氏族略》有载。未详其源。(按: 棃,梨之异体字,今统作“梨”。当指树为姓。)
【源】 周时国(故城在今山西长治西南)之后有棃氏,见《姓源》(17,61)。【望】 淮南(17)。【布】 台湾高雄(68,261)、河南确山等地均有此姓。【人】 棃公弁,明时江西宜黄人,正统中福建建阳县训导(15,24)。
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收载,其注云: “又作 ‘梨’。明有棃公弁。” 《续通志·氏族略》有载。未详其源。(按: 棃,梨之异体字,今统作“梨”。当指树为姓。)
读音:Jiān【综】 据庄鼎彝《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载,煎巩,羌人,见《赵充国传》(6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此姓。《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据《汉书》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Páo【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或指袍为氏,如枕氏、被氏之类(62)。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亦收
读音:Gōng xī公西姓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公族,为季孙氏支系之一,与鲁国国君同族,是鲁国三大贵族之一。公西姓早期活动于山东一带,如今在河南浚县等地有少量分布。公西姓历史人物有公西赤,孔子弟子
读音:Géjiālǎ【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260)。 【变】亦作〔葛佳喇〕(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长白山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màn【源】 古有鄤氏国,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南,以邑为氏(60,62)。亦见《姓苑》(15,2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 “ 《左传》: ‘楚杀鄤子。’
读音:Chuāng【源】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江苏武进有此姓(314)。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Shuǎgǔ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Níng【源】 ①系自嬴姓。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氏(15,21,60)。②宁、甯本一姓,春秋时卫大夫甯俞之后(10,21,60)。③清满洲八旗姓宁古塔氏、宁佳氏等后均有改为
读音:Yītú《姓氏词典》 引 《汉书》 收载,其注称: “汉有伊屠·知牙师。”未道其详。
读音:Bōlüè【综】 北魏时改拨略氏为略氏,见《魏书·官氏志》(27,44,60)。一说,后改为苏氏(70)。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魏书·官氏志》云: “后魏有拨略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