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温敦

温敦

读音:wēn dūn

【源】 ①金时女真人姓。温敦,金时女真部落,分布于长白山、阿跋斯水(今牡丹江上游)、涞流河(今拉林河)、匹古敦水(今蜚克图河)、德邻石(在牡丹江中游)等地。以部为氏(397)。一说,金时阿跋斯水温都部长乌春之后为温敦氏(56,71)。②金时赐王彦昌、东永昌等为温敦氏(24,71)。【变】 ①汉姓为空(13,21,71,397)。②亦作温屯,〔温暾〕、〔温桐〕、〔温同〕(71)。清时又改译为温都(23)。【望】 广平(60,71)。【人】 温敦蒲剌。金时女真人,始居长白山阿不辛河,后徙隆州,累官至显德军节度使(21)。清镶红旗满洲护军八十五之妻为温敦氏(260)。


金代女真族姓氏,汉姓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未详其他。望出广平。

金代有温敦昌孙,殿前左副点检; 又有温敦蒲刺,显德军节度使。

猜你喜欢

  • 巴顔

    读音:Bāyán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巴颜,在辽代为属国,在金代则为部名,后为姓,以部为氏。元代,则融为蒙古族。《元史·列传》有载; 至清或为满族,致使满蒙二族皆有巴

  • 读音:liàn恋,姓。(见《正字通》)

  • 卷子

    读音:juàn zǐ【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文公之后有卷子子州,因氏,见《世本》(4,7,12,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姬姓,卫文公之后也。” 以族系为氏。

  • 读音:Qiú仇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源出九吾氏。夏朝,九吾氏为诸侯,商代立国号“九”,商朝末年,纣王杀九侯,其族人迁徙各地,后人有加人字旁改为仇姓。二是仇牧之后。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为被

  • 娀陵

    读音:Sōnglíng【综】 女娲臣有娀陵氏,见《帝系谱》(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帝系谱》 注: “女娲臣有娥陵氏。”

  • 读音:zhèn【源】 见《姓苑》(7,15,21,24,60)。【布】 河南郾城(62)、温县(284)、淮滨(286)、山西阳城、山东沂水(332)、北京大兴(62)、台湾宜兰、台北(68,261)

  • 博碩

    读音:Bóshuò【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四派,出鄂尔多斯、喀喇沁、科尔沁、土墨特(亦作土默特)等地(23,63,260)。【变】清正黄旗满洲主事索伦之妻为博什氏(260),〔博什〕似即博硕之异译。清

  • 读音:Nìng【源】 ①系自姬姓。卫康叔之后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故城在今河南修武,或今获嘉),季亹弟顷叔生跪,以邑为氏(6,7,9,12,17)。②唐时西原(故城在今河南灵宝西南50里)蛮豪有此姓(

  • 读音:Jiǎo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翁觀

    读音:Wēngguàn【源】 元蒙古人姓,以部名为氏(24,63)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元阿勒古斯、托克塔古哩,翁观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