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uáng

【源】 ①相传为古代三皇之后,因氏,见《风俗通》(1,12,15,60)。三皇之说不一:一曰天皇、地皇、人皇,二曰伏羲、女娲、神农,三曰伏羲、神农、祝融,四曰燧人、伏羲、神农。 ②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为宋司徒,其孙南雍邮以王父字为皇父氏,或去父称皇氏(9,11,12,15,17)。盖古者冠字,而六十称父,别为两氏,于理有稽(7)。 ③春秋时郑公族亦有皇氏,见《姓考》(17,62)。 ④彝族姓(130)。【望】 吴郡(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皇瑗,春秋时宋司徒(7)。皇象,三国时江都人,累官青州刺史(21,60)。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鱼台、昌乐、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永登,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三皇之后,因氏焉。”“三皇”,传说中的三位远古帝王,所指不一。或云: 天皇、地皇、人皇; 或云: 伏羲、女娲、神农; 或云: 伏羲、神农、祝融; 或云: 燧人、伏羲、神农。郑樵将其归 “以爵为氏”之列,欠妥。远古之时断无此爵。②《姓氏考略》注云: “出自子姓,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 (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作 “宋戴公充石,字皇父……”,误。) 其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或去 ‘父’ 称‘皇’ 氏。”

春秋时郑有大夫皇颉、皇辰、皇戌; 宋有皇野;齐有皇士; 汉代有皇初平; 南朝梁有皇犬子; 隋代有皇冲; 宋代有皇镇,嘉熙进士; 明代有皇言村,稷山尹。

猜你喜欢

  • 賀兒

    读音:Hèér【综】北魏时改贺儿氏为儿氏(7,9,12,17,27)。一说,改为倪氏(91)。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儿氏。”《中国姓氏大全》则音hè'ní,其注云

  • 读音:míng【源】 ①虞大夫食采于鄍(故城在今山西平陆东北20里),因以为氏,见《姓考》(60,62)。②系自姒姓,见《春秋公子谱》(9,60,91)。③又为陈邑,因氏(60)。【变】 亦作冥(8,

  • 納坦

    读音:Nàt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纳坦,金女真人部落,部人居上京路牙塔懒等地,以部为姓(71,397)。【变】 亦作〔衲挞〕(7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纳塔(24)。【望】 广平(71)。【人

  • 读音:zhǐ【源】 齐太公之后有指氏(60,62)。【布】 甘肃永昌有此姓(392)。现行罕见姓。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考略》亦收并注其源: “齐太公之后有指氏。

  • 读音:Sù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有载,其注 “蔌”云: “蔌,亦作 ‘藗’。藗氏,望出晋陵。”藗,乃蔌之异体,当为同姓;或为同姓之分族。

  • 辟歷辰

    读音:Bìlìchén【综】北魏时改代北辟历辰氏为辰氏,见《魏书·官氏志》(44,60,62)。【望】河南(60)。历史上代北地区之三字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魏书·官氏

  • 鹽見

    读音:Yánjiàn【源】 见《中华姓府》(63)。

  • 荔非

    读音:lì fēi【源】 西羌复姓(6,11,12,17,60,242)。【望】 陇西(418)。【变】 《唐书》作〔荔菲〕(6,12,17,418),亦作利非、丽飞(60,62)。然北周碑文均作荔非

  • 謝也撒

    读音:Xiēyěsā基诺族姓氏。云南之景洪有分布。或改为汉姓“张”。《中国人的姓名·基诺族》 有载,未道其详。

  • 读音:lǎo【源】 ①古帝颛顼之子号老童,其后有老氏,见《风俗通》(1,6,9,12,17)。②春秋时楚老聃(姓李名耳),老莱子之后,以其老也,故以老称之,其后遂以老为氏(1,12,17)。③春秋时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