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
读音:mò
【源】 古有秣阳国,见《地谱》(17)。亦即秣林国(7)。春秋时越王迁抹林(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城内),以国为氏,后有秣氏、末氏(7,9,12,15,60)。【变】 襄城(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秣阳国也,以国为氏。”后或改为末氏。
【源】 古有秣阳国,见《地谱》(17)。亦即秣林国(7)。春秋时越王迁抹林(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城内),以国为氏,后有秣氏、末氏(7,9,12,15,60)。【变】 襄城(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秣阳国也,以国为氏。”后或改为末氏。
读音:Sāngpéng景颇族姓氏。出自 “石热尼”姓。《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Wòpǔ【综】 西夏人姓。夏有卧普令济,见《宋史》(40)。
读音:yě shī为野利越诗之后,系吐蕃姓。(见《唐书》)▲<唐>野诗良辅,陇州刺史。
读音:Cí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东光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由东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kū hè高车十二姓,五曰窟贺氏。(见《魏书》)
读音:chóu挚畴之后。(见《风俗通》)畴国之后。(见《国语·韦昭注》)
读音:Měnggélè裕固族姓氏。本为户族名,以为氏。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孟”而为单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裕固族》。或作“蒙戈勒”。
读音:tǔ fǒu【源】 代北姓(7,60)。【变】 后改为祝氏,见《魏书·官氏志》(7,24,60)。一说,吐缶为叱卢之刊误(70)。【望】 河南(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
读音:Wéipéng【源】 见《诗经·商颂笺》(63)。
读音:Shēngěr【源】 代北姓,见《复姓录》(12,63)。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