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ù

穆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谥号为姓氏,源于子姓。春秋时宋国国君宋宣王死后由其弟和继位,和死后谥号“”,史称宋穆公,其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命姓,称穆氏。二为改姓,北方鲜卑族复姓丘穆陵氏定居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穆氏。三是源于姜姓,据说为炎帝之后。

穆姓春秋战国时播迁于今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一带。秦汉之交,穆姓主要居住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后裔向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省播迁。魏晋南北朝时期,穆姓南迁至江南各省和湖南、四川一带。改穆姓的鲜卑人在今陕、甘、青、晋、豫兴盛起来,形成河南郡望。元时,穆姓迁往贵州。清时,沈阳的满人改穆姓者,有向黑龙江、吉林等地迁徙者。当今中国穆姓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湖南、广东、云南、四川等地。

穆姓历史人物有穆宁,唐朝名臣,生性刚正。安禄山谋反,他联合各州县兴义兵阻拒。好学,教育自己的儿女以严著称,前有韩休家训至严,时称韩穆二门。穆修,北宋散文家,世称穆参军。提倡韩柳古文,推崇“古道”,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作文颇有深度。他的诗歌,有晚唐风格。著《河南穆公集》。

穆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九十八位。


【源】 ①炎帝之后(8,60,62)。②系自子姓。宋穆公之后,其支孙以谥为氏(6,7,9,12,17)。③系自姬姓。鲁穆公之后,以谥为氏(17)。④北魏时改丘穆陵氏为穆氏(6,7,12,17,44)。⑤犹太人后裔有穆姓(179)。⑥明时赐元人阿尔特穆尔姓穆名义(24)。⑦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穆尔察氏、穆佳氏等后均改为穆氏(180)。今满族姓。⑧彝(130)、纳西(151)、蒙古(344)、台湾土著(65)、保安、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变】或作缪(17,21)。【望】河南(17,21,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黑龙江、青海、贵州等省多此姓。【人】穆生,汉时人(21)。穆顗,北魏代郡人,以功进爵建安公,拜尚书,出镇凉州(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平度、昌乐,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蒙、土家、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或作‘缪’,音同;又,‘缪’或有‘纰缪’之音。子姓,宋穆公之后也,其支孙以谥为氏。”②又云:“邱穆陵氏改为穆氏。”“邱穆陵”,亦作丘穆陵、丘目陵,代北地区姓氏。当出自鲜卑族。③《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穆,炎帝之后。”则此当系出姜姓。④《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姓》载:“明赐元人姓名:阿尔特穆尔曰穆义。”则此出自蒙古族。⑤清代满族之穆佳氏、穆尔察氏、乌雅氏等,或改为单姓“”。

后魏有穆丑善,代人,拜天部大人;唐代有穆修己,宋代有穆修;明代有穆相,三原人,监察御史。

猜你喜欢

  • 贺若

    读音:hè ruò贺若氏,代居朔方,随魏午迁北,北俗谓志正为贺若,因以为氏。(见《尚友录》)北俗谓忠贞贺若,魏孝文以先祖有忠贞之称,遂以为氏。(见《魏书》)▲〈北周〉贺若敦,代人,骠骑大将军。

  • 永托哩

    读音:Yǒngtuōlī锡伯族姓氏。后或改为单姓 “永”,盖取永托哩之首音,谐以汉字“永”而改。见《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

  • 读音:xiàn姬姓,晋献公之后也。(见《风俗通》)

  • 读音:Líng【源】 ①与凌不同(80)。淩为水名,在泗水郡郡县(故城在今江苏宿迁东南)(26,80,87),或以水名为氏。②或即凌氏添笔而成。历史上之单姓。《康熙字典》有载,《姓谱》亦载,且注云

  • 读音:nào【音】 淖氏有Zhuō、Nào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淖(Nào)姓。【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淖氏(8,17,60)。亦见《集韵》。【人】 淖齿,春秋时楚公族之后,后为齐相(17

  • 旺舒特

    读音:Wàngshū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中卫(23,63,260)。【变】 清正黄旗蒙古护军索木扎什之妻为旺努特氏,正黄旗蒙古护军额尔德尼之妻为旺布特氏(260),〔旺努特〕、〔旺布特〕等似

  • 珠嘉

    读音:Zhūjiā历史上女真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乃金代女真之黑姓。金时有珠嘉·赛音、珠嘉·臣嘉、珠嘉·佛绅。或作 “珠佳”、“术甲”。

  • 查爾和特

    读音:Zhā’ěrhétè【综】 清镶白旗蒙古马甲达兰泰之妻为查尔和特氏(260)。

  • 鳳鳥

    读音:Fèngniǎo【源】 少昊之官,司历者也(15,63)。少昊即少皞,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名挚(一作质)。一说,号金天氏。

  • 洞休

    读音:Dòngxiū【综】 汉时有洞休孟阳,为治易名家(6,7,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