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狐偃,字子犯,为文公重耳之舅,因以为氏(7,9,11,12,15)。【望】 绛郡(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晋大夫舅犯之后也。姬姓,狐氏。晋惠公、文公皆狐氏甥,故以犯为舅,因以为氏。” 《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皆列有二源: ① “晋大夫狐偃,为文公重耳之舅,因以为氏。” 源于狐姓。② “晋大夫舅犯之后”源于姬姓。(按: 误矣。狐偃,字子犯。因为文公母舅,故或称 “舅犯”。狐偃、舅犯,实同一个人,不当分为二源。)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狐偃,字子犯,为文公重耳之舅,因以为氏(7,9,11,12,15)。【望】 绛郡(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晋大夫舅犯之后也。姬姓,狐氏。晋惠公、文公皆狐氏甥,故以犯为舅,因以为氏。” 《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皆列有二源: ① “晋大夫狐偃,为文公重耳之舅,因以为氏。” 源于狐姓。② “晋大夫舅犯之后”源于姬姓。(按: 误矣。狐偃,字子犯。因为文公母舅,故或称 “舅犯”。狐偃、舅犯,实同一个人,不当分为二源。)
读音:Kān【源】 见《姓苑》(7,9)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变】 亦作〔刋〕(7,9)。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甘肃之酒泉、新疆之塔城等地有分布。《姓氏词典》引《姓苑》亦收载,未详其
读音:E-yántǎtǎ'ěr【源】 清满洲八旗姓(23,63,180)。【人】 阿颜塔塔尔喜佛,清满洲镶白旗人,授一等轻车都尉(23)。
读音:Xìng《姓氏词典》 引 《五万元音》 收载,未详其源。“莕”,乃“荇”之异体字。水草名。《诗·关雎》: “参差荇菜”,或以为姓。莕,或为荇姓之分族。
读音:Quǎn【源】 源出不详。山西平陆(298)、安徽淮南(362)、台湾南投、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中国姓氏辞典》据《菲华日报》 收载。其注称: “今台湾有此姓。”报载张勇 《台
读音:Lěngmò【源】 彝族姓。四川德昌有此姓(333)。
读音:Bǐdì【综】 拉祜族姓。世居云南金平茨通坝乡大寨,汉姓为马(134)。
读音:Bùsài【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叶赫、萨哈尔察、辉发等地(23,63,180,260)。【变】 清镶白旗满洲护军校傅尔禅之妻为卜赛氏(250),〔卜赛〕似即布赛之异译。【人】 布赛赛喀
读音:gǔ lì gàn敕勒别部骨利干,其地昼长夜短,以部为氏。(见《唐书·回鹘传》)
读音:Yěxiān《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新元史》 注云“即野僊氏。”
读音:Guānní景颇族姓氏。本指 “税官”,或以为姓,此以官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