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iáng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去疾,字子良,其后以字为氏,见《姓考》(3,7,9,12)。②下邳有古良城(在今江苏邳县南)、幽州有良乡(在今北京房山),必有以地名为氏者(60,62)。③壮族姓。唐、宋时岭南壮族先民以部族旗子颜色为姓,有黄姓。良系壮、泰语黄字之音译(250)。④汉时羌人有良氏(17)。⑤回族姓(344)。【望】 荥阳(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口不多。【人】 良佐,春秋时郑大夫(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黄骅,山东之鱼台、平邑、平度、昌乐,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大同等地均有。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郑穆公子子良之后。”此当以字为氏,系出姬姓。(按: 《中国姓氏大全》 据 《姓氏考略》 引 《姓考》 称: “春秋时郑穆公名去疾,字子良,其孙以祖父字为氏。” 有误。盖郑穆公名兰,文公子,去疾者,乃穆公庶子也。)②《姓氏考略》 注云: “下邳有古良城,幽州有良乡,必有以地为氏者。” 古良城在今江苏邳县北六十里;良乡,今属北京,在房山县境东。

春秋时郑有良霄 (郑穆公庶子公子去疾之孙);汉代有良就,河间相; 又有良贺、良燮。

猜你喜欢

  • 白南

    读音:bái nán【源】 春秋时楚有白南氏,见《路史》(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据《路史》 云: “楚有白南氏”,疑此与“白男”同,参见“白男” 条。

  • 景丑

    读音:Jǐngchǒu【源】 春秋时齐大夫景丑之后。《孟子》有景丑氏(17,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解》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Mǐn【源】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闵公之后,以谥为氏,见《姓源》(12,17,60)。②清高丽人姓,世居易州(23)。今朝鲜族姓。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④彝(132)

  • 读音:Ăn【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91)。回族亦有此姓(179)。《姓氏词典》引《新元史》收载,“元有俺已孩。”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注云: “现代罕见姓氏。” 未道其详。

  • 陽成

    读音:Yángchéng【源】 即阳城氏,后去土为阳成氏,见《风俗通》(1,17)。以地为氏,河东多此姓(60,62)。【望】河东(418)。【人】阳成延,汉时官少府,作长乐未央官,筑长安城,封梧侯(

  • 将军

    读音:jiāng jūn卫灵公子郢,生文子弥牟,为将军氏。(见《世本》)将军氏,卫灵公子昭生郢,郢生文,文生才芳,为将军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

  • 读音:Jú/Jyu【源】 郹为春秋时蔡邑,以地为氏(60,62)。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读音:Gěng/Geeng【综】源出不详。江苏武进有此姓(314)。

  • 崎丘

    读音:Qíqiū【源】 见《姓苑》(7,9,1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苑》亦收,其注云: “又作崎邱”,见“崎邱”条。

  • 侯亥

    读音:Hóuhài《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复姓。北魏有侯亥氏,后改为亥氏。” 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魏书·官氏志》,无此侯亥氏,而载“次弟为侯氏,后改为亥氏”。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