觴
【源】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源】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luán【源】 见《姓苑》(17,21,60)。北地有参䜌(故城在今甘肃庆阳西北),或以地为氏(60,62)。【变】 一作恋(62)。【人】 䜌秘,汉时南郡太守(9,
读音:Shālìzhì《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 “天竺姓。”咥,或当音dié。疑此即“刹利帝” 氏,见该条。
读音:Láiwù【源】 西夏人姓(240)。
读音:Tǔhuǒluó【源】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在今阿富汗境)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氏(60)。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吐火”云: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
读音:Xī'nuò【源】 唐时吐蕃酋长有悉诺氏,见《唐书·吐蕃传》(60,62,63)。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唐书·吐蕃传》 注云: “吐蕃酋长有悉诺姓。”唐代有悉诺律、
读音:Hún/Hwen,Hwun【综】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zǐ sòng【源】 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宣公之子子楚,其后为子宋氏,见《世本》(6,12,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陈宣公生子楚,其后为子宋氏。
读音:Róngpǔ历史上门巴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 收载,未得其详。
读音:Bābàihǎsī【综】 元定帝皇后为巴拜哈斯氏(23)。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泰定帝皇后姓巴拜哈斯氏。未详其源。
读音:liè shān【源】 古列山氏之后见《风俗通》(1,60)。 【变】亦作厉山、烈山、〔连山〕(1,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风俗通》: ‘古列山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