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西广丰(328)、丰城(357)、海南文昌(62)、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云南之景谷等地有分布。汉族、彝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西广丰(328)、丰城(357)、海南文昌(62)、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云南之景谷等地有分布。汉族、彝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tí【源】 春秋时晋大夫提弥明之后,见《姓源》(17)。【布】 山东成武(340)、安徽淮南(362)、湖南湘谭(373)、台湾桃园(68,261)、河北三河(285)、隆化(344)、廊坊、沧
读音:Wángán现行罕见复姓。今贵州之普安有分布。此姓系普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读音:Zhì【源】 见《元和姓纂》(6,7,11,12)。【望】 河东(17,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引 《纂要》 收载,归 “入声”部。未详其源。(按: 帙,古代书画外包裹的
读音:Ēnkèyī鄂温克族姓氏。出自索罗共氏族,指居住在山林或距离河流较远的索罗共人。或以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鄂温克族》。
读音:Dòu《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较罕见姓(不作“斗”)。春秋时楚国令尹斗伯比、大夫斗宜申等。来源: ①相传黄帝时有臣子鬥苞,负责传授规章制度,为鬥氏之始; ②春秋时楚国君若敖
读音:Báiláng【源】 挛鞮氏之后又有白狼氏(19,21)。
读音:Zhì【源】 见《类篇》(63)、《集韵》(86)。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类篇》 收载,未详其源。(按: “袠”当即 “袟”、“帙”之异体,本指包裹书画用的布套,或指物以为姓。
读音:mù【源】 ①春秋时卫人端木赐之后,因避难改姓沐氏(6,7,12,60)。②沐水在青州(今山东益都)境内,或以水名为氏(7,60)。③回(176)、苗(436)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间、东平
读音:odīng【综】 彝族姓。阿硕、拉伙补则等家支均有此姓。属阿硕家支的又称〔果纳奥丁〕(375)。
读音:Róngbó【源】 周有荣伯氏,见《路史》(17,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路史》云: “周有荣伯氏。”《姓氏词典》 称:“以排行次第为姓氏。源于荣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