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ì

【源】 ①赤奋为炎帝诸侯,其后有赤氏,见《国名纪》(17)。神农(即炎帝)之臣有赤冀,作杵臼,即赤奋若(1,60),赤氏或为赤奋氏所改。②赤松为炎帝诸侯,其后有赤氏,见《国名纪》(17)。一说,帝喾之师赤松子之后有赤氏(6,7,12)。又说,赤松子即赤诵,为颛顼之师。作赤民,似误(60,62)。③相传黄帝时有赤将子舆,即缴父,赤姓始此(60,62)。④明时广西府弥勒州土知州为赤氏,系彝族(253)。【望】 河东(17,60,418)。【布】 云南泸西(374)、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北京、内蒙古扎赉特旗等地均有此姓。【人】 赤歇,北魏时将军(21)。赤从周,明时山西曲沃人,正统中贡士,任山东汶上县丞(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蔚县,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陕西之韩城,广东之新会等地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神农臣有赤冀; 颛顼时有赤诵,即赤民;黄帝时有赤将子舆,即缴父。赤姓始此。望出河东。”②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帝喾师赤松子之后。见《神仙传》。”

汉代有赤斧; 金代有赤昱,洛川刺史; 元代有赤攸克; 明代有赤从周,汶上县丞。

猜你喜欢

  • 公仇

    读音:gōng qiú【源】 春秋时晋穆侯太子仇之后,见《姓苑》(7,11,17,60)。【人】 公仇称,东汉时零陵太守(7,17)。《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此姓为晋穆侯太子仇的

  • 读音:shī【源】 ①周时周大夫食采于尸乡(故址在河南偃师西南之新蔡镇,亦称尸乡,成汤所都之处),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2,15,17)。②据说因仇而改姓尸。【望】 晋阳(17,418)。【布】

  • 读音:Yù【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四川武胜(321)、河北石家庄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温察

    读音:Wēnchá【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叶赫、辉发、乌喇等地(23,63,180,260)。【人】 温察谟络浑,清正红旗人,世居叶赫,由员外郎从征福建,在厦门阵亡,赠骑都尉(23)。清代满族

  • 唐杜

    读音:táng dù【源】 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故城在今河北唐县)。裔孙刘累之裔封方城之唐(故城在今湖北随州西北90里之唐县镇),是为唐公,楚灭唐,徙杜(故城在今陕西长安东南故杜陵县地),为唐杜

  • 鄂爾果諾特

    读音:Èěrguǒnuò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喀尔喀(23,63)。【变】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罗罗之妻为鄂尔瑚诺托氏,镶蓝旗蒙古马甲达赖之妻为鄂尔和鲁特氏,镶白旗蒙古领催苏珠克图之妻为

  • 多奇忒

    读音:Duōqítè【综】 清镶白旗蒙古云骑尉明阿塔之妻为多奇忒氏(260)。

  • 读音:yí【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大夫宜僚之后(60,62)。 ②宜,春秋时楚大夫食邑,即今湖北宜城,以邑为氏,见《姓考》(17,62)。③清满洲人姓(23,260)。④台湾土著姓(65)。【望】

  • 阿登

    读音:Ādēng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由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鬷夷

    读音:zōng yí【源】 飂叔安之后,董父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见《左传》(12,15,60)。【变】 ①一作〔融夷〕(4,9,11,17)。②后改为鬷氏(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