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ì

【源】 ①赤奋为炎帝诸侯,其后有赤氏,见《国名纪》(17)。神农(即炎帝)之臣有赤冀,作杵臼,即赤奋若(1,60),赤氏或为赤奋氏所改。②赤松为炎帝诸侯,其后有赤氏,见《国名纪》(17)。一说,帝喾之师赤松子之后有赤氏(6,7,12)。又说,赤松子即赤诵,为颛顼之师。作赤民,似误(60,62)。③相传黄帝时有赤将子舆,即缴父,赤姓始此(60,62)。④明时广西府弥勒州土知州为赤氏,系彝族(253)。【望】 河东(17,60,418)。【布】 云南泸西(374)、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北京、内蒙古扎赉特旗等地均有此姓。【人】 赤歇,北魏时将军(21)。赤从周,明时山西曲沃人,正统中贡士,任山东汶上县丞(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蔚县,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陕西之韩城,广东之新会等地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神农臣有赤冀; 颛顼时有赤诵,即赤民;黄帝时有赤将子舆,即缴父。赤姓始此。望出河东。”②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帝喾师赤松子之后。见《神仙传》。”

汉代有赤斧; 金代有赤昱,洛川刺史; 元代有赤攸克; 明代有赤从周,汶上县丞。

猜你喜欢

  • 拜夏利

    读音:Bàixiàlì【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拜夏利氏(256)。

  • 读音:sì【源】 ①邿,周时小国(故城在今山东济宁东南邿亭),春秋时灭于鲁,国人以为氏,后去邑为寺(17)。②寺人为古时官名,宫中侍御之人,掌王之内及女宫之戒令。古寺人之后有寺氏、寺人氏(7,9,60

  • 读音:Pǔ【源】 ①见《姓苑》(7,63)。②清时满洲人姓(260)。【布】安徽淮南(362)、辽宁开源、抚顺、黑龙江呼兰(62)、台湾(68,261)等地均有此姓。《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

  • 蔣維

    读音:Jiǎngwéi【综】彝族姓。属哼莱家支,居云南中甸(375)。

  • 析

    读音:Xīguī【源】 春秋时卫公族之后有析龟氏,见《路史》(17,60)。【变】一作〔折龟〕(22)。

  • 阿卡

    读音:Ākǎ现行珞巴族姓氏。本部落名,以为姓。未详其他。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科伯

    读音:kē bó少昊后有科伯氏。(见《路史》)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俱收载,其注据《路史》云: “少昊后有科伯氏。”

  • 赫葉哷

    读音:Hèyèliè【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沈阳(23,63,180,260)。【变】①后改为赫氏(180)。②一作〔赫叶勒〕(180,260)。③清正蓝旗满洲闲散阿捕什哈之妻为何叶勒氏,正白旗满洲闲

  • 大李

    读音:Dàlǐ《姓氏词典》据《希姓录》收载。其注云:“源於姬姓,周太王之子太伯之后。”周太王,即古公亶父; 太伯,即吴太伯,吴国始封君。

  • 齊克特禮

    读音:Qíkètèlǐ【综】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阿兰太之妻为齐克特礼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