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íng

邢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据说周公第四子靖渊被封于邢地(今河北邢台),称邢侯,后建立邢国,后被卫国所灭,其子孙便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邢。二是以邑为姓,春秋时晋大夫韩宣子之族人封于邢丘(今河南温县),其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三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氐族、清朝满族均有改姓邢者。

邢姓发源于今河北邢台。春秋战国时期迁徙到河南、山西等地。魏晋南北朝之际,邢姓河间郡望已经形成。“五胡乱华”时期,有部分邢姓子孙为避祸逃至江南。隋唐之际,邢姓繁衍播迁仍以北方邻近区域为主,同时南方一些地方如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已有邢姓出现。南宋时,赵构之妻邢皇后的家族落籍临安(今浙江杭州)。明初,邢姓作为山西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北京、天津等地。如今,邢姓以河北、河南等省为多。

邢姓历史人物有邢邵,北朝时魏齐间文学家,擅长骈文诗赋,与温子升、魏收号称北朝文坛“三才”。邢昺,北宋著名经学家,他的《论语正义》,讨论心性命理,为后世理学家所采用。十三经注疏中的《孝经》《尔雅》《论语》均采用邢昺所疏本。

邢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九十五位。


【源】 ①系自姬姓。周公第四子靖渊,封为邢侯,其地在邢州治龙冈(故城在今河北邢台西南襄国故城)。春秋时卫文公灭邢,子孙遂以国为氏(7,11,12,17)。②春秋时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故城在今河南温县平皋故城),邢带之后,以邑为氏(17,60)。③北魏时氐人姓,见《通鉴》(242)。④清时满洲人姓,世居三块石(23)。又,清满洲八旗姓性佳氏后改为邢氏(180)。今满族姓(344)。⑤黎族姓(216)。黎族姓拉海氏,汉姓为邢(221)。⑥蒙古族姓(344)。【望】 河间(17,21,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河北、河南等省多此姓,2省邢姓约占全国汉族邢姓人口31%。【人】 邢郦瞆,春秋时齐臣(2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海南之乐东,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蒙、彝、黎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侯爵,周公第四子受封于邢州。今邢州龙岡是其故地,卫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词典》 称: “邢为周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周公之子,名失传,故址在今河北邢台,后迁至夷仪(今山东聊城)。”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② 《姓氏考略》注引 《姓考》 云: “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 邢邑在今河南温县东,一说在今山西河津。此以邑为氏,亦系出姬姓。望出河间。③黎族之邢姓,分布于海南之乐东,后从中又分出罗姓。《中国人的姓名·黎族》有载,未道其详。

三国时魏有邢贞,太常奉策; 北齐有邢峙,国子助教; 北宋有邢昺(按: 《中国姓氏大全》 引作“邢禺”); 明代有邢献之,高淳人; 清代有邢谢。

猜你喜欢

  • 尼沙爾

    读音:Níshā’ěr【综】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恒泰之妻为尼沙尔氏(260)。

  • 伊爾根覺羅

    读音:Yīěrgēnjuéluó【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三派,出穆溪、叶赫、嘉木湖、兴堪、撒尔湖(一作萨尔浒)、呼讷赫、雅尔湖(亦作雅尔呼)、乌拉、瓦尔喀、松花江、阿库里、佛阿拉、哈达等地(23,

  • 白亚

    读音:bái yà西河有白亚姓。(见《魏书》)

  • 芭法法隆

    读音:Bāfǎfǎlóng高山族姓氏。台湾高山族之百宛人有此姓。本为房名,以之代姓。属平民之姓。其姓名构造为:先名后姓。例如: 洛安·芭法法隆,洛安,人名; 芭法法隆,房名,或以代姓。见《

  • 努爾賣賣提

    读音:Nǔěrmàimàití现行罕见之维吾尔族姓氏,今湖南之新邵有分布。此姓系新邵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吐古

    读音:Tǔgǔ《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 “见 ‘吐奚’。”《郑通志·氏族略》注: “吐奚”云:“后魏吐古弼大夫,本姓吐奚……”“吐古”之姓当出於此。

  • 達瓦

    读音:Dáwǎ【综】 源出不详。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

  • 读音:Guō郭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居住地为姓氏。古代将居住之地作为姓氏的,有城、郭、园、池等。郭为外城因为住在城外而以郭为姓氏。二是以封邑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文王之弟封于虢,或称“虢公”

  • 越勒

    读音:yuè lè【源】 ①其先库狄越勒部酋长,以部因氏(6,7,12,27,60)。勒为勤之讹,越勤本部落名,居于跋那山,山在今陕西榆林东北,北魏道武帝天兴五年,其酋率部万余家归魏,居五原之北,因以

  • 读音:bó【源】 ①春秋时纪大夫裂繻,字子帛,其后以王父字为氏,见《姓谱》(17,60)。②春秋时宋人帛产之后(7,11)。③汉时西域龟兹国有帛姓(78)。【望】 吴郡(17,418)。【人】 帛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