鄜
【源】 鄜,属冯翊,以地为氏(60,62,63)。鄜,故城在今陕西洛川东南。【布】 清时宛平(即今北京大兴)、今广东兴宁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 “平声”部。《姓氏考略》 注云: “音‘孚’。《史记》 ‘初为鄜畤’ (注): ‘鄜畤县属冯翊,於鄜地作畤,故曰鄜畤。’ 是鄜以地为氏。宛平有此姓。”鄜,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
宋代有鄜巴, 福建路总管。 或写作“”。
【源】 鄜,属冯翊,以地为氏(60,62,63)。鄜,故城在今陕西洛川东南。【布】 清时宛平(即今北京大兴)、今广东兴宁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 “平声”部。《姓氏考略》 注云: “音‘孚’。《史记》 ‘初为鄜畤’ (注): ‘鄜畤县属冯翊,於鄜地作畤,故曰鄜畤。’ 是鄜以地为氏。宛平有此姓。”鄜,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
宋代有鄜巴, 福建路总管。 或写作“”。
读音:Xiá【源】 或系霞露氏所改(62)。【布】 山东五莲(290)、新泰(359)、湖南湘潭(373)、台湾台北(68,261)、四川彭县(354)等地均有此姓。现行地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吴川、福
读音:Yǐ'nālóu《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姓氏考略》注云: “即壹那蒌氏。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娄氏。” 《郑通志·氏族略》 作 “乙那娄”,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Kūn/Kuen,Kwun【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成公太子髠顽之后,见《姓源》(17,62)。【变】 亦作〔髡〕(91)。【人】 髠屯,春秋时郑国外仆,见《左传》(11)。
读音:Wúyán【综】 清满洲正红旗中有吴延氏(259)。按,或源出金时女真人姓乌延氏。
读音:Hánguó【源】 金时女真人部落,其部在今黑龙江兴凯湖附近。以部为姓(425)。
读音:Gàn【音】 又音汗(Hàn)(17,91)。【源】 见《姓氏急就篇》(11)。【望】 大梁(17,418)。【变】 一作干(11)。【人】 旰夷,战国时魏人,见《战国策》(11,17)。罕见姓
读音:Ăi【综】 源出不详。汉、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现行傣族 “姓氏”,亦写作 “严”。今云南之孟连等地有分布。本非姓氏,乃指兄弟排行,长子之意。傣族男子在未有子女之前,其名字构成为
读音:Báiqítè【综】 清镶红旗蒙古领催萨穆哈之妻为白齐特氏(260)。又,清正白旗蒙古护军四十六之妻为柏起特氏(260),〔柏起特〕似即白齐特之异译。
读音:Cán/Tsarn,Tsan【综】 源出不详。或即惭氏。
读音:jiǎn【源】见《中华姓府》(63)。或系湘黔地区少数民族姓之汉译(62)。湖南桃源维吾尔族所采用之汉字姓。 【布】湖南桃源、常德(62)、湘潭(373)、上海嘉定(351)、台湾桃园、台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