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ī

【源】 ①春秋时郑、宋之间有隙地六邑,其一曰锡(故城在今河南东部),宋元公之孙食采于此,必其后以邑为氏(7,17,60)。②汉时西域姓(60,62)。③古贤人锡寿之后(6,7,9,12)。④清时满族人姓(260)。⑤蒙古族姓。【望】乐安(12,17,21,60,418),绛郡(62)。【布】安徽淮南(362)、湖南宁远(312)、江苏武进(314)、四川安县(322)、浙江江山(325)、云南镇雄(331)、台湾台北、新竹、嘉义(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锡光,汉末交趾太守,汉中人(6,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新疆之塔城,山东之昌乐、龙口,辽宁之建平,山西之临汾、忻州及雁北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锡寿之后也。”望出乐安。未道其详。② 《姓氏考略》 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春秋郑、宋之间有隙地六邑,其一曰 ‘锡’。宋人城之,以处元公之孙。其后以地为氏。” 此当以邑为氏,系出子姓。③又,或出自西域。《姓氏考略》 称: “汉世西域有锡姓。锡光是也。”

东汉末有锡光,交趾太守; 后梁有锡休,益州剌史; 宋代有锡三锡,崇宁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Zū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 仁孔

    读音:Rénkǒng【综】 彝族姓。属尼祖仁孔家支,居汉拉狄肯、云南宁蒗等地(375)。

  • 納烏

    读音:Nàwū【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虚連鞮

    读音:Xūliándī《姓氏词典》 有载。其据 《后汉书·南匈奴传》注“虚连题”云: “又作虚连鞮,匈奴姓,南匈奴单于姓。”

  • 子楊

    读音:Zǐyáng【源】 春秋时鲁季桓子之子穆叔,其后为子杨氏(4,6,12,60)。【变】 一作〔子扬〕(6)、亦作子阳(17)。【人】 子杨窗,春秋时楚国人,见《左传》(11)。历史上罕见复姓。《

  • 林間

    读音:Línjiān【综】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固楞泰之妻为林间氏(260)。

  • 粘哥

    读音:zhān gē【源】 金时女真人姓(60,62)。即粘割氏之异译(397)。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变】 即粘割氏(71)。亦作粘葛、粘合(60,62)。【人】 粘哥荆山,金时亳州

  • 索綽絡

    读音:Suǒchuòluò清代满族姓氏。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收载。世居辉发、吉林、叶赫、讷殷、雅克萨城、哈达、英额等地方。后或改为单字姓“索”、“曹”。《清通志·氏族略》作“索绰罗”。清通光时

  • 破六韓

    读音:Pòliùhán【源】 汉时匈奴单于之裔右谷蠡王潘六奚没于阵,子孙以潘六奚为氏,后讹为破六韩氏,后又讹为破落汗氏(17,21,60)。【变】 亦作〔破六汗〕(7,9,60)、〔破六汉〕(17)。

  • 邱黃

    读音:Qiūhuáng【综】 或系邱、黄二单姓所合成。台湾高雄有此姓(64,6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