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诗词古文>晏几道生平

晏几道生平介绍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查看晏几道的诗词古文

介绍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

  黄庭坚的《小山词序》也许给我们一个最好的解释:“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从四痴也就能看到他们孤芳自洁的个性。忠纯真挚的痴情,他仍未失却童心,他难与一般俗人合流,

  晏几道孤高自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眼下。据《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按:当时苏轼在京,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

  他好藏书,能诗,尤以词著称。据《墨庄漫录》云“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惋。叔原戏作诗云:‘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造虽从假合,成不自埏陶。阮杓非同调,颓瓢庶共操。朝盛负余米,暮贮籍残糟。幸免播同乞,终甘泽畔逃。挑宜筇作杖,捧称葛为袍。倘受桑间饷,何堪井上螬。绰然徙自许,噱尔未应饕。世久称原宪,人方逐子敖。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此诗虽是戏作,而愤世嫉俗之情,高洁固究之趣,斐然可见。

  其存诗只数首,“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与郑介夫》)“穷通不属儿曹意,自有真人爱子虚。”(《题司马长卿画像》)都是寓意颇深之作。

  他的主要著作为《小山词》,《全宋词》收其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词在北宋中期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词合乐的典型音乐形象,使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性作用。

词风简介

  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但当时及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造诣在殊之上。“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词风逼近其父。既有晏殊词风的清丽婉曲,语多浑成;又比晏殊词沉挚、悲凉。特别是在言情词上,更优于其父。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

  《小山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诗。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小山词》从《珠玉词》出,而成就不同,虽是走其父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却创造出新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晏几道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与两个层面上发展到极致。

  小山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造语工丽,秀气胜韵,吐属天成,“能动摇人心”。他的《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通过几个生动感人的画面,抒写离别之愁,相思之苦和重逢时的喜悦,情真意切,九曲回肠。其中新辞丽句,深为论者所叹赏。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复堂词话》赞它是“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苕溪渔隐丛话》评它为“词情婉丽”;至于“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连认为“作文害道”的理学家程颐听了,都得笑着说:“鬼语也!”(《邵氏闻见后录》)

生卒年考

  近人编写的晏几道年谱及其他研究晏几道的文章,对他的生卒年均是根据有关材料推算而定。如夏承焘先生编撰的《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中推断,几道约生于天圣八年庚午(1030),卒于崇宁五年丙戌(1106),今人多沿用此说。后钟陵先生昌许田镇,晚年由乾宁军通判转开封府推官。黄庭坚称其"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模。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又称其平生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直斋书录解题》中也说他"纵弛不羁,尚气磊落"。几道喜藏书。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三中说,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漆碗,叔原以《戏作示内》赠之"生计唯兹碗,般:擎岂惮劳。……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其词盛为当时所推,王灼《碧鸡漫志》"如金陵王谢子弟,秀气胜韵,得之天然,将不可学"。有词二百五十九首,诗七首(另有一残句),文一篇传—82—道生卒年小考》中对此质疑,认为他约生于1048年,卒于1113年后,孙望,常国武主编的《宋代文学史》采纳了此说。

  97年涂木水先生对这个问题有了突破性的发现。他到二晏的故里江西省进贤县文港乡沙河村查阅了《东南晏氏重修宗谱·临川沙河世系》里面,明确记载"殊公儿子几道,字叔原,行十五,号小山,宋宝元戊寅四月二十三日辰时生,宋大观庚寅年九月殁,寿七十三岁。此谱为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8)的晏殊第二十九世孙,江西省湖口县令晏成玉主修,由晏氏后裔历代相传而保存下来,故所载内容应是真实可信的。

  崇宁四年乙酉(1105),六十八岁。闰二月,因两经狱空转一官。《宋会要辑稿》第一百六十八册《刑法四·狱空》徽宗崇宁四年间二月六日诏:开封府狱空,王":宁特转两官;两经狱空,推官晏几道,,何述李注,推官转管勾使院贾炎,并转一官,仍赐章服。"黄庭坚卒。崇宁五年丙戌(1106),六十九岁。辞官,退居京城赐第。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叔原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城赐第。"案《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因此":"几道辞官时未满七十。他才因两经狱空转一官,仍在任上,故乞身之事当在公元1106年。徽宗大观元年丁亥(1107),七十岁。应蔡京之请作[鹧鸪天]二首,约在大观一,二大观四年庚寅(1110),七十三岁。九月,卒。

  故晏几道应该是生于1037年,卒于1110年,享年73岁。

猜你喜欢

  • 陈裕

    陈裕,字景容,陈禧二弟,明初著名诗人和书法家。松江华亭(今上海奉贤)人,洪武三十年(1397年)应诏至京师,授翰林院侍书。母亲死后回家不仕,与陶宗仪等人赋诗酬答,著有《唱和集》。

  • 赵汸

    (1319—1369)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段宝

    (?—1381)元僰人。段功子。以父见害,在大理自称平章。梁王数攻之,皆不克。袭为大理总管。明兵入云南,遣使奉表归附。

  • 金德淑

    金德淑,宋旧宫人。至北后适章丘李生。存词一首。

  • 睢景臣

    睢景臣(约1264~约1330),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一作舜臣,字景贤,或作嘉贤,江苏扬州(今扬州市)人。一生著述甚多,著有散曲集《睢景臣词》。元钟嗣成的《录鬼簿》将其列入“名公才人”。杂剧有《莺莺牡丹记》、《千里投人》、《屈原投江》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哨遍·高祖还乡》。

  • 窦叔向

    窦叔向[唐](约公元七六九年前后在世)字遗直,京兆金城人。(旧唐书作扶风平陵人。此从新唐书)学识:文学家。家庭出身:官宦之家,同昌司马窦亶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四年前后在世。以工诗称。大历初,登进士第。少与常衮同灯火,及衮为相,引擢左拾遗,内供奉。及坐贬,亦出为溧水令。卒,赠工部尚书。五子群、常、牟、庠、巩,皆工词章,有《联珠集》行于时。叔向工五言,名冠时辈。集七卷,今存诗九首。《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代表作品:《贞懿皇后挽歌》、《夏夜宿表兄话旧》等。

  • 王凝之

    (?—399)东晋琅邪临沂人。王羲之子。工草隶。仕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王氏世事五斗米道,凝之弥笃。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在海上起兵,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不从。入室请祷,谓有鬼兵相助,不作防御,卒为恩所杀。

  • 钟元铉

    钟元铉,字士雅,安远人。官安仁训导。有《石湖草堂诗集》。

  • 朱廷钟

    江苏无锡人,字拥万,号蓉帆。工诗画,善墨梅。尝主蓉湖吟社。有《引萃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