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诗词古文>王溥生平

王溥生平介绍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出生于官宦世家,948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953年,官至宰相。周恭帝时,上表请修《世宗实录》,与扈蒙、张淡等共同编修。郭威任枢密使时,率军平河中叛乱,聘为幕僚。957年,周世宗柴荣请王溥选择将帅,王溥举荐向拱,再次取得胜利。世宗死,赵匡胤势力强大,“王溥亦阴效诚款”,并献奉宅园取悦于他。赵匡胤黄袍加身返京,王溥“降阶先拜”。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初年,封祁国公,982年八月去世。谥文献。>>查看王溥的诗词古文

著述

  王溥的著作尚有《王溥集》20卷,《翰林酬唱集》(王溥与李昉、徐铉等唱和之作)1卷,均已散佚。

  他虽屡居高位,但仍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溥,后汉乾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任秘书郎。当时李守贞占据河中,赵思绾在京兆反叛,王景崇在凤翔反叛,周祖带领部队讨伐他们,任命王溥为从事。河中平定后,得到叛贼的文书,里面有很多朝中大臣及藩镇互相勾结的话。周祖记下他们名字,准备按察审问他们,王溥谏阻说:“鬼魅这些东西,趁夜黑而出,一旦日月光明,就自动消灭。请把这些东西都烧掉,以安君主旁边的反贼之心。”周祖照办。部队回师,王溥升任太常丞。跟随周祖镇守邺地。

辅佐世宗
  广顺初年(公元951年),王溥任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迁升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加官户部侍郎,改任端明殿学士。周世祖生病,召学士拟旨,任命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宣诏后,周世祖说:“我没有忧虑了。”当日去世。

  周世宗准备亲自征讨泽、潞二地,冯道极力谏阻,只有王溥赞成。部队凯旋还师,加任王溥为礼部尚书、监修国史。周世宗曾经从容问王溥说:“后汉丞相李崧用蜡封书信送给契丹,有人还记得书信言辞,这件事可信吗?”王溥说:“李崧是大臣,如果有这事,怎么肯轻易让外人知道?这是苏逢吉诬蔑他罢了。”周世宗才醒悟,诏令追赠李崧官职。周世宗打算讨伐秦、凤二地,向王溥求元帅,王溥推荐向拱。战事平息后,周世宗在宴席上酌酒赐给王溥说:“替我选择元帅成就边疆功业者,是你啊!”后跟从皇帝平定寿春,皇帝诏令给他加阶进爵。

重新起用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遭父丧。守丧未满三年,被朝廷重新起用,四次上表,请求守丧满期。周世宗大怒,宰相范质上奏解救他,王溥惧怕,入朝谢罪。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夏天,任命他为参知枢密院事。

  周恭帝继承帝位,加王溥为右仆射。这年冬天,王溥上表请求编写《世宗实录》,于是上奏建议史馆修撰、都官郎中、知制诰扈蒙,右司员外郎、知制诰张淡,左拾遗王格,直史馆、左拾遗董淳,共同修纂,诏令照办。

宋初重臣
  宋初,进位为司空,罢参知枢密院职。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罢去他职任太子太保。旧制,一品官班位在台省官之后,宋太祖因为看见王溥,对身边的人说:“王溥是以往的丞相,应当超常尊宠他。”就下令分台省官班位为东西二向,成为定制。乾德五年(公元967年),遭母丧。守丧期满,加任太子太傅。

加官进爵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升为太子太师。中谢日,周太祖对身边的人说:“王溥任丞相十年,三次迁升一品,官福之盛,近世没有可与比拟的人。”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封为祁国公。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八月,去世,终年六十一岁。朝廷停朝两天,赠侍中,谥文献。

藏书故实

北宋藏书家、史学家。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后汉乾佑元年(948)进士,任秘书郎,任后汉三司副史。入周,后周时历任随州、商州、华州、颖州刺史。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迁中书侍郎加平章事。周世宗即位,为参知枢密院事,加礼部尚书,兼修国史。宋立,五年,加太子太傅。官进司空。乾德二年(964),罢相,改太子太保。开宝二年(969年),迁太子太师。太平兴国初,封祈国公。卒谥文献,后改谥文康。好学,手不释卷,根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崔铉《续会要》,补其缺漏为100卷,对唐代制度沿革变迁,记述较为详尽,又作《五代会要》30卷,史称其“文简理备”,对保存、整理古籍,建树颇大。宋太祖赵匡胤把南平吴蜀时所获的文史副本分赠与之,以致于他收藏图书达万余卷,多唐代旧书。曾经编有藏书目录,今佚。编著《世宗实录》、此录虽失,但从《烟画东堂小品》中,还可见到残本。编纂有《唐会要》、《五代会要》,开会要体史书之先例,是研究五代典章制度必不可少的史料,价值很高。另著有文集20卷。子王贻孙,字象贤,遍览其父所藏,并继承了所藏之书,时以谙练称。

猜你喜欢

  • 范智闻

    范智闻(今属山西)人。生平不详,南渡前后曾至长安、长汀,留有诗刻。

  • 习凿齿

    (?—约384)东晋襄阳人,字彦威。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桓温辟为从事,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每处机要,善尺牍论议。以忤温旨,出为荥阳太守。后以足疾居家。及襄阳陷于前秦,苻坚馈赠甚厚。寻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典国史,会卒。有《汉晋春秋》,以蜀为正统。另有《襄阳耆旧传》等。

  • 朱粹

    朱粹,徽宗政和中为丰城令(清同治《丰城县志》卷七)。

  • 胡布

    字子申,河南人,一作字建民,盱江人。有才气,善草书。得书法于宋克,或谓与宋克同受学于绍兴老僧。《书学传授、书史会要》。

  • 左思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 曾允元

    曾允元字舜卿,号鸥江,元江西太和人,生平不详。曾允元,宋代词人,名作《水龙吟》流传很广;《词综》卷二八谓其字舜卿,疑将曾揆之字误作允元之字。《元草堂诗馀》卷中入选其词4首,《全宋词》据以录入。

  • 陈达叟

    陈达叟,宋末人。

  • 赵毓楠

    赵毓楠,(1838-1925)字楚江。以国学生应乡试,挑充国史馆誉录,历任汉阳、宜昌、武昌知府。莅官勤朴,举措惠民。有《退思余录》。其诗见于《赵氏族谱》。

  • 冯小青

    冯小青,名玄,字小青。明代万历年间南直隶扬州(今属江苏)人。嫁杭州豪公子冯生妾。讳同姓,仅以字称。工诗词,解音律。为大妇所妒,徙居孤山别业。亲戚劝其改嫁,不从,凄怨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十八。

  • 严蕊

    严蕊(生卒年不详),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女词人。出身低微,自小习乐礼诗书,严蕊沦为台州营妓,改严蕊艺名。严蕊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不远千里慕名相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