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诗词古文>岳珂生平

岳珂生平介绍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查看岳珂的诗词古文

评价

明万历年间,岳飞后裔岳元声建岳王祠(祠址在今嘉兴城区三塔路),内供有岳珂亲制的铜爵,上镌“精忠报国”4字,为岳珂书。南宋后,铜爵曾几次失而复得。清道光时,铜爵复存祠中。抗日战争前曾在杭州展出,抗日战争期间遗失。建国后,岳王祠坍废。岳珂在嘉兴的遗物还有“洗鹤石池”,今与“松化石”一起放置在南湖烟雨楼宝梅亭西侧。岳氏后裔散居在今嘉兴郊区建设乡旧岳村及桐乡市濮院镇。

文学成就

  岳珂著述甚富。居于金佗坊时,因痛恨祖父被秦桧陷害,著有《吁天辩诬》、《天定录》等书,结集为《金佗粹编》(28卷,续编30卷),为岳飞辩冤,是研究岳飞的重要资料。又著有《桯史》15卷、《玉楮集》8卷、《棠湖诗稿》1卷、《续东几诗余》、《小戴记集解》(稿佚)、《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1卷等。嘉定七年(公元1214),在嘉兴曾主修《嘉禾志》(未成书)。《桯史》以辨明“公是公非”为目的,通过对南宋朝野各阶层人物的言行的记载,表现了他对主战派和投降派人物的鲜明爱憎。书中所载之事,大都翔实可信。如《乾道受书礼》、《(范石湖)一言悟主》、《开禧北征》等条,可补史传之阙。其中对文人轶事的记载,诗文作品的转录,可资辑佚、校勘,也有助文学史研究。

  所著《玉楮集》8卷,有《三恬堂丛书》本。《棠湖诗稿》1卷,有《丛书集成》本。《金陀粹编》28卷,《续编》30卷,有清刊本。《愧郯录》15卷,有《四部丛刊》本。另有《宋少保岳鄂王行实编年》2卷,有《明辨斋丛书》本。《宝真斋法书赞》28卷,有《丛书集成》本。《桯史》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岳珂诗集有《棠湖诗稿》1卷,收宫词100首,作于端平元年(公元1234)同年编纂《岳氏宗谱》。宫词原系歌咏宫闱生活的词体,他因侄子自汴从军而归,追想东京盛时,写下了这组诗以系哀思。但诗中所写,有与事实不符的,《四库全书总目》疑为后人拟作,嫁名于珂。又有《玉楮集》8集,收嘉熙二年(公元1238)至四年(公元1240)的诗作共385篇。他的诗缺乏社会内容,仅有1篇《夏旱三首》写到农家生活。其他作品“虽时伤浅露”,“而轩爽磊落,气格亦有可观”(《四库全书总目·玉楮集》)。

藏书故实

为官之余,肆力于典籍和古物的收藏,曾到中原各地收集北宋文物典章,尤其是对北宋历代皇帝大臣的御笔和翰墨,编为《宝真斋法书赞》28卷。家富藏书,乃以家藏旧刻,设“相台家塾”,最知名刊刻《九经》、《三传》、《孟子注附音义》10卷、《论语集解附音义》10卷。以越中旧本注疏,参并兴国于氏、建安余仁仲本,凡20本,对音释注疏,反复参订,命良工入梓。后世推为善本。所撰《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于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皆罗列条目,详审精确。姚名达论“校勘学、版本学、刊刻学之确立,皆自兹始也”。其后贾似道刊《九经》,亦以数十种版本比较,雇百余人任校正,然独删落注疏,不及岳珂。著述甚多,因痛念祖父遭诬害,著有《吁天辩诬》、《天定录》等书,结集为《金陀粹编》28卷,续编30卷、《天定录》等。另有《桯史》15卷、《媿郯录》15卷、《玉楮集》8卷、《三命指迷赋补注》、《棠湖诗稿》1卷、《小戴记集解》(稿佚)《续东几诗余》、《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1卷等。

猜你喜欢

  • 张恺

    张恺(1453-1538),明成化二十年(1484)三甲89名进士。无锡人,字元之,号企斋,更号东洛。授兵部主事,守山海关,改刑部主事,为中官所构,出判顺德,至贵州黎平知府,抚苗不乱。忤刘瑾,落职归。起,至福建都转运使。有《常州府志续集》。

  • 王良会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宪宗朝内侍,元和中为剑南西川监军使,与节度使武元衡唱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五。《全唐诗》存王良会诗1首。

  • 赵溍

    赵溍(生卒年不详),字元溍,号冰壶,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度宗咸淳七年(1271)为淮东统领兼知镇江府(《宋史》卷四六《度宗本纪》)。咸淳九年,迁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至正金陵新志》卷三)。端宗景炎元年(1276)为江西制置使(《宋季三朝政要》卷六)。《全宋词》录其诗二首。

  • 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嘉靖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非常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 和凝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

  • 陈嵩

    陈嵩是清代泰州人,是当时家喻户晓的社会名士。他考中秀才后再考举人却屡试不中。陈嵩聪明过人,熟悉清代法律,足智多谋、精通文墨,而乐于助人。每当有平民受冤屈遭欺凌,他总是不惧权势,帮人写诉状,斗邪战恶,以智慧出奇制胜,使平民平反冤屈,转危为安。其助民排忧解难,抚危助困的作为,深得平民尊敬。

  • 王世则

    王世则(963年~1008年),广西永福人,传说宋代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4年),王曾入白象岩攻读,后考中状元。王世则连续两次殿试都中状元,人称“连科状元”。王世则中状元后,深得皇帝信任。公道正直的王世则随后被选派到谏院任职。谏院职掌规谏朝政缺失。宋初沿唐制,门下﹑中书两省有左﹑右补阙和左、右拾遗。端拱元年(988年)改补阙为司谏﹐拾遗为正言,权力比较大。王世则在谏院期间,谏议果断,雷厉风行,对上对下都不卑不亢,不怕得罪人,在官场享有“铁面王”的声名。

  • 郑概

    生卒年不详。排行十六。代宗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五年(770)在浙东节度幕,与鲍防、严维等数十人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七、《会稽掇英总集》卷一四。《全唐诗》存诗2首,又联句2首,《全唐诗续拾》补联句10首。

  • 裴迪

    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裴迪答赠王维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 杨奇鲲

    杨奇鲲(?—883)鲲一作混、肱。白族,唐时南诏叶榆(今云南大理北)人。南诏宰相、诗人。曾任南诏布燮(清平官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