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诗词古文>乔吉生平

乔吉生平介绍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查看乔吉的诗词古文

文学成就

  乔吉现存杂剧作品都是写爱情、婚姻故事的。《金钱记》写韩翊与柳眉儿恋爱婚姻故事,以私情始,奉旨完姻终。语言华美工丽,富有藻饰。《扬州梦》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命意,又采用了杜牧《张好好诗》的部分细节,虚构了杜牧与妓女张好好的恋爱故事。剧中对商业城市扬州的繁华景色描绘得颇为生动。《两世姻缘》的故事,本于唐末范摅《云溪友议》,是写妓女(小说中为婢女)玉箫与韦皋的爱情,两世才得结为夫妇。剧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玉箫沦落青楼的痛苦生活。乔吉的杂剧曲辞清丽,立意亦求新巧,但在题材上却没有脱出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窠臼。朱权论其曲作“如神鳌鼓浪”,有“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

  乔吉的散曲创作,成就高于杂剧,明、清人都把他与张可久相提并论。在他的散曲中可以看到他客居异乡、穷愁潦倒的生活经历。如〔绿幺遍〕小令写:"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就是他落魄江湖的身世的自我写照。由于一生不得志,作品中寓有对现实的不满,如〔卖花声〕《悟世》、〔玉交枝〕《闲适》等曲。然而他的作品大多数是以啸傲山水、寄情声色诗酒为题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思想。

  乔吉的散曲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工于锤炼,喜欢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与张可久的风格相近。不同的是,乔吉的风格更为奇巧俊丽,还不避俗言俚语,具有雅俗兼备的特色。明李开先评他:“蕴藉包含,风流调笑,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之繁;句句用俗而不失其为文。”他自己则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这是他创作经验之谈,颇有见地。他的代表作如〔水仙子〕《重观瀑布》小令:“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乾。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作品描写瀑布,想象大胆,词句诡丽,出奇制胜。〔水仙子〕《为友人作》、〔怨风情〕《咏雪》、〔天净沙〕《即事》等篇,又以生动浅白的语言,以及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巧妙的比喻,入于曲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乔吉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前期散曲家俚俗直率的传统,因此有些人认为他的散曲比张可久更为当行。不过他写情必极貌以写意,用辞必穷力而追新,有过于纵情的毛病,有的还带有某种俳优习气,不免失之浅俗。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此外,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中著录有《惺惺老人乐府》1卷,惜已佚。

生平

版本一
  章第六编第二章第三节:
  乔吉(?—1345),字梦符,一作孟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山西太原人,流寓杭州。剧作存目十一种,今传三种:《两世姻缘》,写韦皋与妓女韩玉箫的恋爱;《扬州梦》,写杜牧与歌女张好好的恋爱;《金钱记》,写韩翃与王柳眉的恋爱。这三种剧都假托历史上的著名文人,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戏。

版本二
  袁第六编第六章第三节:
  乔吉(1208?—1345)是南方戏剧圈中重要的作家和散曲名家。他字孟符,号笙鹤翁,又号惺道人。原籍山西太原,流寓杭州近四十年。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说他:“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又作吊词云: “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从中约略可见乔吉的为人与处境。乔吉作剧11种,今存3种:《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都以才子佳人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风格与郑光祖相近,但语言更为清丽,与所叙写的爱情故事相得益彰。

版本三
  北第六编第五章第四节:
  乔吉(1280?—1345),一作乔吉甫,字梦符,一作孟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原籍太原(今属山西),流寓杭州(今属浙江)。钟嗣成《录鬼簿》记载他至正五年(1345)二月病卒。他一生飘泊江湖,〔折桂令〕《自述》说:“不应举江湖状元”。《录鬼簿》记载他“美容仪,能辞章(一作“能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他与与不少青楼女子交情深厚,仅从他的散曲中得知的就有十多位。他有《天风》、《环佩》、《抚掌》三部文集,可惜均未刊行。乔吉撰写了11种杂剧,现存《扬州梦》、《金钱记》、《两世姻缘》3种,都以爱情婚姻故事为题材。

创作生平

  乔吉现存杂剧作品都是写爱情、婚姻故事的。《金钱记》写韩翊与柳眉儿恋爱婚姻故事,以私情始,奉旨完姻终。语言华美工丽,富有藻饰。《扬州梦》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命意,又采用了杜牧《张好好诗》的部分细节,虚构了杜牧与妓女张好好的恋爱故事。剧中对商业城市扬州的繁华景色描绘得颇为生动。《两世姻缘》的故事,本于唐末范摅《云溪友议》,是写妓女(小说中为婢女)玉箫与韦皋的爱情,两世才得结为夫妇。剧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玉箫沦落青楼的痛苦生活。乔吉的杂剧曲辞□丽,立意亦求新巧,但在题材上却没有脱出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窠臼。 乔吉的散曲创作,成就高于杂剧,明、清人都把他与张可久相提并论。在他的散曲中可以看到他客居异乡、穷愁潦倒的生活经历。如〔绿幺遍〕小令写:“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就是他落魄江湖的身世的自我写照。由于一生不得志,作品中寓有对现实的不满,如〔卖花声〕《悟世》、〔玉交枝〕《闲适》等曲。然而他的作品大多数是以啸傲山水、寄情声色诗酒为题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思想。

  乔吉的散曲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工于锤炼,喜欢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与张可久的风格相近。不同的是,乔吉的风格更为奇巧俊丽,还不避俗言俚语,具有雅俗兼备的特色。明李开先评他:“蕴藉包含,风流调笑,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之繁;句句用俗而不失其为文。” 他自己则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这是他创作经验之谈,颇有见地。他的代表作如〔水仙子〕《重观瀑布》小令:“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乾。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作品描写瀑布,想象大胆,词句诡丽,出奇制胜。〔水仙子〕《为友人作》、〔怨风情〕《咏雪》、〔天净沙〕《即事》等篇,又以生动浅白的语言,以及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巧妙的比喻,入于曲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乔吉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前期散曲家俚俗直率的传统,因此有些人认为他的散曲比张可久更为当行。不过他写情必极貌以写意,用辞必穷力而追新,有过于纵情的毛病,有的还带有某种俳优习气,不免失之浅俗。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此外,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中著录有《惺惺老人乐府》1卷,惜已佚。

猜你喜欢

  • 刘昂

    济南人,字次霄。以先有一刘昂,故称小刘昂。善诗。有才誉。章宗承安五年进士。历鄠、邹平二县令。

  • 欧阳建

    (约269—300)西晋渤海人,字坚石。世为冀方右族。石崇甥。有才藻思理。擅名北州,后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辟公府,累迁山阳令、冯翊太守。赵王司马伦专权,建每匡正,由是有隙。及伦篡位,劝淮南王司马允诛伦。事泄被杀。临刑作《临终诗》。有《言尽意论》。

  • 危进

    字伯明,金溪(今江西金溪)人。素(一三o三至一三七二)子。书法有父风。工诗,列光岳英华三体诗中。《大观录》。

  •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刘永之

    临江清江人,字仲修,号山阴道士。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 陈道师

    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别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哲宗元佑时,由苏轼等推荐,为徐州教授,后历任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家境困窘。

  • 金朋说

    金朋说,字希传,号碧岩,休宁(今属安徽)人。曾从朱熹学。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初为教官,后于知鄱阳时值庆元党禁,归隐于碧岩山,时人比之陶潜。有《碧岩诗集》二卷,明万历间裔孙金袍曾刊刻。事见本集卷首宋范宽、明金大绶序。金朋说诗,以清抄《碧岩诗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明显舛误酌作校正。

  • 李秉钧

    李秉钧,一名秉均,字子桂,号石樵。台湾苗栗县人、长住台湾台北艋舺,耕读传家,清代贡生,日治后曾任台北县参事、旧惯调查会委员、台湾日日新报编辑。长于诗文书画,师承黄中理。曾参加日本人“玉山吟社”诗会活动,著有《石樵集》八卷,已散佚。部份收录于《台湾日日新报》。

  • 萧膺

    生卒年不详。字次元,侯官(今福建闽侯)人。文宗开成三年(838)进士。官终大理司直。生平事迹散见《登科记考》卷二一、《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吟窗杂录》卷二九录存萧膺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花蕊夫人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有关她们的事迹,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因其所处时代相同,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她们的身份、事迹至今仍有许多疑谜。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确实可靠者90多首,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归属于孟昶妃,但词中有“法元寺里中元节,又是管家降诞辰”语,中元节为旧历七月十五日,正是王衍生日,而孟昶则生于十一月十四日,可知当出自王建淑妃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