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诗词古文>翟宏生平

猜你喜欢

  • 刘永之

    临江清江人,字仲修,号山阴道士。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刘崧

    (1321—1381)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庾徽之

    南朝宋颍川鄢陵人,字景猷。性豪丽,服玩奢华。任御史中丞时尝奏治颜竣与王僧达共谋。出为南东海太守,卒于官。

  • 叶衡

    叶衡(1114—1175),字梦锡,金华城区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时年二十七,调福州宁德簿,摄尉,知于潜县,擢知常州。入为太府少卿,迁户部幸郎。下母,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为淮西江东总领。历知荆南、成都。乾道九年知建康府。淳熙元年(1174年),召为户部尚书,累迁右丞相兼枢密使。又次年,为汤邦彦所谮,罢,郴州安置。十年卒,年六十二。《宋史》卷三八四有传。

  • 杨子华

     北齐人。官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工画马、龙。武成帝重之,令居禁中,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时称画圣。

  • 徐浩

    徐浩(703~783),中国唐代书法家。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少举明经,肃宗时,授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由徐浩所书。后进国子祭酒,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封会稽郡公。著有《论书》(又称《法书论》)1篇。徐浩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

  • 吕思诚

    吕思诚(1293年-1357年),字仲实,平定人,元朝名臣。历任侍御史、集贤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湖广参政、中书参知政事、左丞转御史中丞、国子监翰林学士、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及编修等职,曾参与编修过辽史、金史、宋史三史。其人性情刚直、倔强,直言敢谏、秉公办事。主要著作有《介轩集》、《两汉通纪》、《正典举要》、《岭南集》等。

  • 谢晦

    (390—426)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宣明。谢朗孙。涉猎文义,博赡多通。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刘穆之荐于刘裕,累迁太尉主簿。然议事常与穆之不同,穆之怒之,抑不得迁。穆之死,转从事中郎。从刘裕征伐关洛,委以要任。入宋,封武昌县公。总统宿卫。武帝死,少帝立,与徐羡之等共辅政。旋共废杀少帝,迎立文帝。后出为荆州刺史。文帝元嘉三年,诛杀羡之等,并遣檀道济讨晦,晦兵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