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诗词古文>牛峤生平

牛峤生平介绍

牛峤,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查看牛峤的诗词古文

文学贡献

  牛峤博学能文,以歌诗著名当时,自称慕李贺长歌,作诗常加仿效。善制小令,其词莹艳缛丽,如女冠子“锦江烟水”、应天长“玉楼春望晴烟灭”、菩萨蛮“玉钗风动春幡急”等,内容与风格均与温庭筠相近。也有少数作品如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江城子“飞起郡城东”等,具有清俊之致。牛峤又是最早写咏物词的词人。他的梦江南二首“衔泥燕”、“红绣被”,一咏燕,一咏鸳鸯,对后世咏物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词存32首,收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十国春秋·前蜀》。自序云:“窃慕李长吉所为歌诗,辄效之。”今传于世。

  牛峤从小苦心写作,既追风初、盛唐诗人陈子昂、杜甫,也窃慕李长吉所为歌诗,辄效之(《郡斋读书志》卷一八引峤集自序)。他之所以被词论家陈廷焯、王国维推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主要是因其词含蕴深厚,颇具内美,多传达女性的身心苦痛并能寄予深切同情。其指斥薄情郎的望江怨、曲传歌女隐恨的西溪子皆为名作,柳枝词五首尤见称于时,其一云: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稚龄舞女可叹可悲的人生遭际,体现着峤词咏物而不滞于物,感情沉挚又风致十足的重要特征。组词更漏子、感恩多数首同咏征人妇的伤离念远,书托燕,梦归家,觉来江月斜,满含哀怨之情。其词也咏边塞: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这首定西番意境完美,是词史上早期的声情并茂的边塞词之一,陆游誉其为盛唐遗音(《历代诗馀》卷一一三引)。与唐末五代蜀中的诗风相关,在取材、构思和用语上,牛峤词与李贺乐府《春怀引》和《苏小小墓》、《恼公》等相接近,其女冠子、菩萨蛮等描形拟态,与温庭筠词一致之处也多,所用十三调就都不出温词范围。不过牛峤词更像韦庄词那样,多用白描,并注重从民歌、民间词中汲取营养,如梦江南二首和鸳鸯排宝帐,豆祝词、愿语、问句,章法、取比和表述方式都接近民间词,词中还常有作决绝语而妙者(贺裳《皱水轩词筌》)。牛峤词在急弦促柱问有劲气暗转,感情充沛,色调明朗。他也以此成为花间派中根柢于风骚,涵泳于温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的典型花间派词人。

生平

牛峤(8487),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祖籍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中唐宰相牛僧孺之孙。他生逢乱世,中进士仅两年,黄巢起义军破长安。在动荡的僖宗朝历仕拾遗、补阙、尚书郎。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又避襄王李媪之乱,先流落吴越,后寄寓巴蜀,过着渡口杨花,狂雪任风吹般的飘荡生活。以东汉名臣袁安自许的牛峤忧国心切,却有志无时,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以后被西川节度使王建辟为判官。前蜀开国,仕秘书监,以给事中卒于成都。《郡斋读书志》说他博学有才,以歌诗著名。原有《牛峤集》三十卷,已佚。今存诗三首,见《全唐诗》、《全唐诗外编》。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

评价

牛峤做官比牛僧孺稍逊一畴,但也差不到哪儿去,从唐末至后蜀之初,他历任左拾遗、尚书郎、剑南西川节度判官、给事中等。牛峤承牛僧孺文学禀赋,也是一个大家,著有文集三十卷、诗歌三卷,其著作以词著名,风格似温庭筠,属“花间派”。唐末是中国“诗之盛”到“词之盛”的过渡时期,牛峤无疑也是促进这种历史大演绎的功臣之一,并在词发展成熟过程中,起了绵薄之力。

铁事典故

出处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传说从前有个名叫郭翰的人,夏天的一个晚上因酷热难受。在庭院里睡觉。他仰望上空,只见一轮明月悬在朵朵飘浮的白云之中。突然,一朵浮云化为一位仙女,从空中飘落而下;郭翰以为是在梦中,但顷刻之间那仙女出到自己眼前,分明是在现实。于是慌忙起身,向仙女施礼道:“请问仙姑从何处来到人间?”那仙女还了一礼。柔声说道:;我是天上的织女。”郭翰细细打量织女的衣服,不知它是用什么衣料制成的,特别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她穿的这身衣服竟然没有衣缝;不禁非常奇怪,便问。请问您穿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织女笑了笑回答说:“我穿的是天衣,天衣本来就不是用针线缝起来的,自然没有衣缝。”

猜你喜欢

  •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 周遇圣

    周遇圣,淳安(今属浙江)人(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七)。

  • 冯端荣

    端荣字景庄,福州人。宝庆丙戍进士。知崇安县,勒恤小民,病给之药,死施之棺。尝匾“清慎堂”以见志。邑民祀之。

  • 龚鼎孳

    龚鼎孳生于1615年,殆于1673年。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安徽合肥人。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龚鼎孳在兵科任职,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明代谏官多好发议论,擅于弹劾别人。龚鼎孳在明亡后,可以用“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形容。气节沦丧,至于极点。风流放荡,不拘男女。在父亲去世奔丧之时尤放浪形骸,夜夜狂欢。死后百年,被满清划为贰臣之列。著有《定山堂文集》、《定山堂诗集》和《诗余》,后人另辑有《龚端毅公奏疏》、《龚端毅公手札》、《龚端毅公集》等。

  • 陆叡

    陆叡(?-1266),字景思,号云西,会稽人(今浙江绍兴)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淳佑中沿江制置使参议。宝祐五年(1257),白礼部员外郎除秘书少监,又除起居舍人。后历官集英殿修撰、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兼淮西总领。《全宋词》存其词三首。

  • 金銮

    明陇西人,侨居南京,字在衡。习歌诗,得江左风致。性俊朗,好游任侠,结交四方豪士,往来维扬两浙间。尝取古词,辨其字句清浊,为一书,为填词者所宗。有《徙倚轩集》。

  • 郑思忱

    泉州安溪人,字景千。宁宗嘉定四年进士。曾从蔡和学。知新兴县,除遗利钱三百万。改知崇安,复均惠仓。以事左迁浦城丞,寻知南恩州,辟浙东帅府参议官。以雷变上封事,言宜去暴恤贫,节用蓄力。除监登闻鼓院。卒年七十二。有《诗书释》。

  • 杨嗣复

    杨嗣复(783—848年),字继之或继子(《新唐书》为“继文”),穆宗时的户部尚书杨于陵次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第五子杨奉一脉)与杨虞卿为族兄弟。八岁能文,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皆权德舆门生,情义相得,进退取舍,多与之同”。累迁中书舍人。由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封爵弘农伯。李德裕辅政,被黜为湖南观察使。会昌元年(841年)三月被贬潮州。唐宣宗大中初,召为吏部尚书。卒谥孝穆。

  • 彭罙

    元广陵人,字仲愈。书无不读,通五经。性行纯,谨言笑。有《仲愈集》。

  • 周坦

    周坦,字平仲,一字平父,平阳(今属浙江)人(《宋历科状元录》卷八)。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充镇东军节度判官。入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著作郎。四年,出知安吉州。五年,改工部郎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九)。拜殿中侍御史(《宋史》卷四一五《程公许传》)。官至刑部尚书(《东瓯诗存》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