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诗词古文>李群玉生平

李群玉生平介绍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查看李群玉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李群玉解去天禄的职务后,回归涔阳,经过二妃庙,题诗二首:“小孤洲的北面浦云边上,二妃的装束还像从前一样完好。寂寂春色中荒凉的古庙对着长江,萋萋荒草里只有一无字的古老碑碣。春风吹拂墓地芳草,夕阳落入深山,杜鹃声声啼哭。仍像皱眉望着舜帝出巡青青的九疑山就在湘水那边。”又写道:“黄陵庙前面的莎草欣欣向荣,黄陵女儿红裙崭新。轻舟小桨随歌远去,山水遥远愁坏了人。”以后又题诗:“黄陵庙前春天已去了,子规在松风中悲啼至流出血来,不知道魂灵落在哪里,好似在秋天的行云之中。”李群玉自认为第二篇,春去很快到了秋来有些不妥,犹豫着想改一改。眼前便出现了两个女郎,她们说:“我们是娥皇、女英,两年以后,会和你有一番男女交往。”李群玉就记住她们说的话。一会儿两个身影消失了。于是李群玉对着神像施礼后也走了。重新度过湖岭,到达浔阳。太守段成式一向和李群玉是作诗饮酒的朋友,李群玉就详细说了这件事。段成式于是开玩笑说:“想不到你还是虞舜的辟阳侯。”李群玉题诗后二年,就死在洪州。段成式就写诗哭悼他的朋友:“饮酒作诗三十年,纵横纷乱世上喧闹。醒时不要像弥衡那样死去,笑傲所有的公侯而后命归九泉。”又说:“再话黄陵往事,都被光阴催走,到老没有儿女之累,谁去哭送他呢?”

  澧县城出南门,顺澧水河往东走五华里的二圣滩上,有一座八方七层,十多丈高的石塔,那就是有名的澧州蜚云塔。这塔做工精巧,样子吓人子漂亮,每一层都雕着蛮多石多汉,哭的闹的喊的叫的,各种样子都有,简直跟活人差不多。见过这塔的人,都说它为澧州增添了风采。
提起蜚云塔,人们都说它和唐朝大诗人吏部尚书李群玉有关系。

  李群玉是澧州城里的人。他自幼好学,聪明过人。城南的仙眠洲和伏牛山,都是他读过书、习过文的地方。后来他当了大官,也不忘记家乡父老。有一年,澧州遭了大水,坏了年成。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不屑说,一想起年年要交的官税钱粮,个个都急得泪水双流。

  李群玉知道了这件事,真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有一天,皇上出京巡查,来到澧州。他忽然想出一个巧妙办法,悄悄地钻进厕所里,用蜜粮写下了“湖南澧州钱粮可免。”八个大字。没过多久,成千上万的苍蝇闻到蜜糖味,在那八个字上歇满了。碰巧皇上进厕所小便,看见那些苍蝇排成的字样,不觉十分奇怪,随口应道:“湖南澧州,钱粮可免”。哪晓得李群玉在旁边等着,皇上刚念完,他就当圣旨往下传了。皇上呢,坐了好多年位,看见苍蝇排字还是头一回,以为是天老爷的意思,也就答应了。这样,澧州的官税钱粮,就从此免除了。

  李群玉告老还乡,死在家乡以后,澧州人都特别想念他,留恋他,特地请来风水先生,要为他选个好葬地,来世也做大官,保佑澧州的百姓。

  风水先生看了很多地方,最后吩咐把李群玉葬在澧州城东两里多的澧水河滩上。坟葬好了,

  风水先生当着众人念道:“贵人葬滩前,澧州风水现,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还有三斗六长芝麻官哩!”
说来也真奇怪,李群玉安葬的当天晚上,好多人都看见一对金鸭子宝光四射,对着他的坟墓拍翅点头,叫得特别欢。于是,大家就把这滩叫做金鸭滩,都说李群玉葬到了有福脉的风水宝地。

  隔不多久,朝中八府巡按白大人要巡视湖南、湖北。这白大人是解元出身,湖北孝感县白家庄人。来湖南以前,先看望过他的母亲。他的母亲要求儿子到澧州后,必须找到李群玉的坟墓,双膝下跪,诚心三拜。白大人搞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他的母亲对他说:“儿呀!没有李群玉,也就没有你。”原来,李群玉十八岁时上京赶考,路经白家庄时,白大人的母亲正是二八芳龄,在家守寡,一心想窃脉传后。这时她暗暗看中了李群玉。李群玉对上京考中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对男女色情的事不感兴趣,只是提笔写了小小的“过脉”二字,用手递了过去,在寡妇的手心上轻轻地拍了几下。大概是天意的安排,寡妇从此怀孕了,不久生下了白大人。男人不能摸女人手心的话,而今还有人在说呢。

  白大人来到澧州,查访了州府民情,没有祭扫李群玉的坟墓,却来到了新修的盘山庙前。还没等他下轿,突然一阵旋涡风平地吹起,卷落了他的轿顶。他下次出轿来,四下观看,只见李群玉坟墓那一方金光四射,亮通通的。当他问明白那就是金鸭滩时,眼前现出了一行行的金字。白大人仔细一看,那些字原来是一首诗:“白大人白了白,白得不明白,虽是白家子,实为李家脉。”这一下,可把白大人惹怒了,他转身察看了澧州地势,连忙下令在李群玉坟墓的上游修理工了一个文良制。并说:“修起文良制,治死金鸭滩。”自此,水流迂回,金鸭滩也逐渐消失。澧州人民的日子也一天也一天地苦起来了。

  为了让老百姓再过上好日子,安居乐业,澧州人时刻都想恢复澧州的风水。到了明朝末年,有人出了一个主意,提出要修宝塔,镇河妖,截住澧州风水。地点就选在金鸭滩下面的二圣滩上。宝塔刚刚只修了三层,就因为老百姓饭都吃不饱停止了。直到清朝时才接着修起来。这座宝塔就是“蜚云塔”。

湖南三诗人

  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李群玉一生交游广,足迹遍及河南、河北、陕西、大江南北。李群玉著有诗前集3卷,后集5卷。《全唐诗》录他的诗263首。他是晚唐重要诗人,与齐己、胡曾被列为唐代湖南三诗人。唐末周朴《吊李群玉》诗赞道:“群玉诗名冠李唐,投书换得校书郎。吟魂醉魄归何处,空有幽兰隔岸香。”记载“长沙窑”的第一人。

  李群玉还是常德考察和记载“长沙窑”的第一人。他的《石渚》一诗,对当时长沙窑陶瓷器的生产情况,作了真实而生动的描述: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石渚”,就是指长沙窑的所在地。诗中描写长沙窑在烧制陶瓷时,烟火冲天,十分壮观。“地形穿凿势”是指挖掘瓷土的山洞和洞穴的深度。从此也可见,“长沙窑”就是唐诗中的“石渚窑”。

猜你喜欢

  • 李好古

    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 许德溥

    许德溥,字元博,如皋人。文人,南京失陷后,矢志以死,因父亲在世需要赡养,不得已剃发以偷生。为表达对明朝的一片忠心,在左右臂上分别刺上“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八个大字,又在胸口刺上“不愧本朝”四字。后被人告发,系狱论死。其妻当流,为同县义士王某夫妻所救。

  • 崔元翰

    崔元翰,名鹏,字以行,唐博陵安平(今河北博野)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而且是连中三元,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

  •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王冕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 李吉甫

    李吉甫(758年-814年),字弘宪,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明州长史、忠州刺史、柳州刺史、考功郎中、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年间,李吉甫两次被拜为宰相,期间一度出掌淮南藩镇,爵封赵国公。他策划讨平西川、镇海,削弱藩镇势力,还裁汰冗官、巩固边防,辅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元和九年(814年),李吉甫去世,追赠司空,谥号忠懿。

  • 韩缜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韩维之弟。庆历二年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自龙图阁直学士进知枢密院事。曾出使西夏。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顾恺之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郑世元

    郑世元,字亦亭,一字黛参,号耕余居士,嘉兴籍余姚人。雍正癸卯举人。有《耕余居士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