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诗词古文>李格非生平

李格非生平介绍

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北宋文学家。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女词人李清照父。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韩琦传》)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初任冀州(今河北冀县)司户参军、试学官,后为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宋代有兼职兼薪制度,郡守见他清贫,欲让他兼任其他官职,他断然谢绝,表现了廉洁清正的风节。>>查看李格非的诗词古文

生平

  元丰八年(1085年)九月十三日,李格非为已故同里人、家住明水以西廉家坡村的齐鲁著名隐士廉复撰写《廉先生序》一文,述其平生,证其为人,传其不朽。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官太学录。他专心著述,文名渐显,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俱有文名,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同年十月,哲宗幸太学,李格非奉命撰《元祐六年十月哲宗幸太学君臣唱和诗碑》。元祐四年(1089年),官大学正。

  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为相,立局编类元佑诸臣章疏,召李格非为检讨,拒不就职,因而得罪,遂被外放为广信军(今河北徐水遂城西)通判。任职期间“有道士说人祸福或中,出必乘车,氓俗信惑。格非遇之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穷治其好,杖而出诸境”。表现出厌恶邪术、不信鬼神、反对迷信的思想。绍圣二年(1095年),李格非召为校书郎,著作佐郎。是年撰成他的传世名文《洛阳名园记》。《宋史·李格非传》云:“尝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洛阳名园记》10卷,记洛阳名园,自富郑公(富弼)以下凡19处。北宋朝廷达官贵人日益腐化,到处营造园圃台谢供自己享乐,李格非在对这些名园盛况的详尽描绘中,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忧思。绍圣四年(1097年),李格非升任礼部员外郎。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朝廷内排挤元祐旧臣。李格非因名列“元祐党”,被罢官。《宋史·李格非传》:“提点京东路刑狱,以党籍罢。”根据元祐党人“不得与在京差遣”的规定,李格非只得携眷返归明水原籍。崇宁五年(1106年)正月,毁元祐党人碑,大赦天下,除一切党人之禁,叙复元祐党人(见《宋史·徽宗纪》)。李格非与吕希哲、晁补之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续资治通鉴拾补》),但禁止到京师及近钱州县。“监庙”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空头职衔,故此后李格非仍在原籍居住。大观二年(1108年)三月八日,李格非曾陪同当时的齐州知州梁彦深游于历山东侧佛慧山下的甘露泉,并镌文于“秋棠池旁之石壁上,题名曰:“朝请郎李格非文叔”(乾《历城县志》)李格非卒年不详,《宋史·李格非传》仅载:“卒,年六十一。”

  李格非刻意于词章,诗文俱工致,尝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刘克庄评论其“文高雅条鬯,有意味,在晁、秦之上,诗稍不逮”,然亦多佳篇(《后村诗话》续集卷三)。《洛阳名园记》为其散文代表作,南宋楼昉谓其文“不过二百字,而其中该括无限盛衰治乱之变,意有含蓄,事存鉴戒,读之令人感叹”(《崇古文诀》卷三二)。也能诗,《过临淄》、《试院》等篇清朗雅洁,为人所诵(《后村诗话》续集卷三)。著有诗文四十五卷,今已佚(同上书)。其《洛阳名园记》自宋时即有单刻本行世,今存《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一○三一录其诗九首。《全宋文》卷二七九二收其文一卷。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李格非著作颇丰。《宋史·艺文志》载,李格非有《礼记精义》十六卷、《史传辨志》五卷、《洛阳名园记》一卷、《永洛城记》一卷。又,《遂书堂书目》及《后村先生大全集·诗话续集》载《李格非集》四十五卷、《涧泉日记》卷上载有《济北集》、张邦基《墨庄漫录》载有《历下水记》。只可惜各书皆佚,现仅有《洛阳名园记》一卷传世。

  李格非现存遗文、断篇及书目可知者尚有《廉先生序》(《章丘县志》)、《书战国策后》(南宋绍兴丙寅姚宏《重校战国策·叙录》)、《人元柏六年十月哲宗幸大学君臣唱和诗碑》(《枫窗小犊》)、《傅尧俞疏》(毕沅《中州金石志》)、《破墨癖说》(张邦基《墨庄漫录》)、《杂书》二篇(《墨庄漫录》、《人冷斋夜话》)、《李格非论文章》(彭乘《墨客挥犀》)、《祭李清臣文》(《后村先生大全集·诗话续集》)。

  齐鲁书社出版中国孔子基金会《儒家石头上的文献——曲阜碑文录》,第169页可见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猜你喜欢

  • 林谏

    谏字格非,青田人。官至兵部侍郎。

  • 陈蔼如

    陈范(1860~1913)本名彝范,晚年更名蜕庵,字叔柔,号梦坡、退僧退翁,别号有梦通、忆云、锡畴、瑶天等,湖南衡山人。陈钟英仲子。是一位精通诗文、很有气节的清末报人,也是中国最早提出节制生育人口的人。

  • 昙埙

    字大章,丹丘人。住嘉定南禅寺后居天台之五峰。

  • 朱弁

    朱弁(biàn)(1085~1144)南宋官员、文学家。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叔祖,太学生出身。建炎元年自荐为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所拘,不肯屈服,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曾劝宋高宗恢复中原,得罪秦桧,官终奉议郎。他在留金期间写下了不少怀念故国的诗作,深切婉转,是南宋初期的重要诗人。有《曲洧旧闻》、《风月堂诗话》等传世。

  • 戴名世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忧庵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榜眼。康熙五十年(1711年),左都御史赵申乔,据《南山集·致余生书》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参戴名世“倒置是非,语多狂悖”,“祈敕部严加议处,以为狂妄不敬之戒”由是,《南山集》案发,被逮下狱。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杀于市,史称“南山案”,戴名世后归葬故里,立墓碑文曰“戴南山墓”。

  • 杨继盛

    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 郭震

    郭震一般指郭元振。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贵乡(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唐朝名将、宰相。郭元振进士出身,授通泉县尉,后得到武则天的赞赏,被任命为右武卫铠曹参军,又进献离间计,使得吐蕃发生内乱。唐玄宗骊山讲武,郭元振因军容不整之罪,被流放新州,后在赴任饶州司马途中,抑郁病逝。

  • 杨兴宗

    生卒年均不详,约金熙宗天眷初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详。著有龙南集《中州集》传于世。

  • 胡旦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喜读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北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状元。后因上《河平颂》,议论时政,忤怒太宗,贬为殿中丞。后来,胡旦又上《平燕议》,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受太宗赏识,起为左补阙,复值史馆,迁修撰,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

  • 爱新觉罗·福临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