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诗词古文>魏大中生平

魏大中生平介绍

魏大中(1575~1625.8.28),字孔时,号廓园,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家酷贫,读书砥励品行,从师高攀龙。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进士,官行人。>>查看魏大中的诗词古文

生平

  魏大中(1575—1625),字孔时,号廓园,嘉善迁北区(今嘉善大舜乡)南早滨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工、礼、户、吏各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自幼家贫,读书砥行,师事谢应祥、高攀龙。登第后仍敝衣冠,夫人织素如故。举发贿赂,馈者无敢及门。奉敕封代藩,拒收馈金,说:“此番须令知中原有不受金钱之人。”又拒福王处赠银500两,并书谏福王资助边饷。返故里,闻士民苦于“兑运法”,上书浙江巡抚,痛陈其中奸弊,致调整漕税,民稍苏一二。为人狷介刚毅,有澄清天下之志。天启元年(1621)疏奏杨镐等罪“宜置重辟”;上两疏劾大学士沈漼,语侵魏忠贤和客氏。及议“红丸案”,力请诛方从哲、崔文升、李可灼,并追论郑国泰陷害东宫太子罪。杨涟疏劾魏忠贤,大中亦上《击逆珰疏》;大学士魏广微与魏忠贤表里为奸,魏大中屡次参劾。持议峻切,邪党侧目,奸人谗嫉。

  天启四年(1624),魏广微指使亲信陈九畴弹劾魏大中,遂被贬三级外放。后于十月南返故里,未及半载,阉党又矫旨逮捕汪文言,刑逼汪文言诬陷魏大中受杨镐等人贿金3000两。天启五年四月二十四日,魏大中蒙冤被逮,数千士民一路号泣追随,大中与士民从容告别。舟过锡山,业师高攀龙来别,叮咛当不辱臣节。六月入北镇抚司监,惨遭酷刑,自知难免一死,留《临危遗书》,嘱家人安贫、勤读、积德、患难相守。七月二十六日,与杨涟、左光斗同死于狱中。著有《藏密斋集》。

子嗣

  长子魏学洢,字子敬,嘉善县有名的秀才,七岁能诗。

  次子魏学濂,字子一,号内斋,一作容斋,崇祯十六年进士,擢庶吉士,明亡后先降李自成,不久又羞愧自缢。平生擅画山水,兼工花鸟。

轶事

  史可法曾写过《左忠毅公逸事》一文(此文一直被收入中学课本),写到左光斗受酷刑而坚贞不屈的事,从中也可知魏大中的情况。

  魏大中在家乡被逮捕,当时,数千乡亲不顾安危哭送。魏大中的儿子魏学洢哭着要随父同行,魏大中说:“覆巢焉有完卵耶?父子俱碎,无为也。”魏学洢泣血号呼,随牢车北上。诡称家童,秘密地在后跟随缇骑,沿途打听父亲的起居。抵达北京后,白天藏匿在客店之中,昼伏夜出,四出求救。父执辈之人有的拒不相见,有的则对他仰天长叹,相对而泣。魏忠贤矫旨下令,对6人“严刑追赃比较,五日一回奏”,于是狱卒鞭笞拷掠,棍棒交加,臀血流离,骨肉俱腐。魏大中被诬接受熊廷弼等人贿赂,亦为欲加之罪。最后竟被诬陷坐赃而死。死之时溽暑殷雷,相验领埋之旨,迟迟不下,过了六、七天才差官发尸,和杨涟、左光斗等3人尸体由牢穴中拖出,骸胀而黑,肌生蛆蚋,溃烂零落,几难以辨认,那年魏大中51岁。魏大中被害死后,魏学洢“匍匐饮血,扶榇而归”。

  魏大中死后,追赃行动未止,魏学洢因此被下浙江监狱。家庭遭此大变,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痛心疾首,视死如归。这一年,病死狱中,死时29岁。崇祯初,魏忠贤失势。魏学洢之弟魏学濂沥血上书,陈述父受冤狱,兄死孝之惨状。又上书弹劾阮大钺等人交通逆阉,罪大恶极。不久,魏大中被追谥为忠节,魏学洢也被下诏旌表为孝子。

  父子两人在文学等方面也很有造诣。

  魏大中今存《藏密斋集》24卷,收其诗文。子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散文作家。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一生没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收入《四库全书》,中学课本中曾有《核舟记》一文,即是他的作品。

  至崇祯年间,魏忠贤倒台,为魏大中平反昭雪,表彰父子忠孝节烈。魏大中的另一儿子魏学濂在父兄受冤而死后,承担事母养弟的重任,并为父兄伸冤,后在崇祯朝为官,李自成打进北京,他自缢而死。

  魏氏一门,儒雅秀气而又忠烈激越,文质彬彬而又热烈如火,虚怀若谷而又博大精深,精致细腻而又大气豪迈。在文化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其子侄后代中,魏学洙、魏学渠、魏允枚、魏允木冉、魏允札、魏允桓等也都是诗人词人。可谓一门忠烈,一门儒雅。

魏墓

  崇祯元年(1628),魏忠贤倒台,谢应祥及嘉善县父老乡亲陪魏大中之子魏学濂刺血上《痛陈家难疏》,诉说父受冤狱、兄死孝之惨状。崇祯皇帝为魏大中平反昭雪,表彰父子忠孝节烈,魏大中被追赠为太常寺卿,谥“忠节”,予祭葬;大中长子魏学洢配祭附葬,私谥“孝烈”。在县城中敕建忠孝祠特祀,恩师谢应祥及二子谢琛一、谢元一和其他东林党人士均题记,后又于祠前沿街建“忠臣孝子”牌坊,邑人称为魏家祠堂、魏家牌楼。魏家祠坊屡经修葺,在明清两代嘉善县境内68个坊中建筑最为考究。民国26年(1937)11月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原址即今魏塘中山路嘉善影剧院。

功绩

  魏大中为官时正值黑暗的天启年间,大阉魏忠贤把握朝政,大多数官员投靠魏忠贤,但魏大中与杨链、左光斗等一起坚持揭露魏忠贤的罪恶。

  魏忠贤恨之入骨,伪造皇帝旨意,污蔑魏大中等“受贿”,把他们抓起来,“酷刑拷审,血肉狼藉”,又指使狱卒将他们击死。

猜你喜欢

  • 曾仕鉴

    曾仕鉴,字明吾,一字人倩。南海人。明神宗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举人。二十年(一五九二)任内阁中书,历官户部主事。时值倭寇入侵,赵文懿延仕鉴画策。仕鉴著《兵略》上之,宋经略应昌得之,疏请加仕鉴职衔。仕鉴官侍从,尤留意民瘼,锦衣千户韦梦麒请采珠,仕鉴即上疏止之。又疏修屯政。会差趱南直隶白粮,乘便南还,遂不复出。有《庆历》、《公车》、《洞庭》、《罗浮》、《和杜》诸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九有传。

  • 黄中

    黄中(1096-1180)宋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绍兴五年榜眼,除起居郎,累官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封江夏郡开国公。南宋著名主战派大臣。反对秦桧投降行径,上书陈十要道:用人而不自用,公议进退人员,察邪正,广言路,核事实,节使度,择监司,惩贪吏,陈方略,考兵籍。岳飞遇害,中公当众质问秦桧:“岳飞何罪?”后因桧追捕,徙外二十多年。秦桧死后被召用,任礼部尚书,兼国子司业。卒赠太师,谥简肃,朱熹为公作墓志铭。

  • 元善

    元大名人。父有昆弟五人,家贫流散江淮,客死异乡。武宗至大末,善往寻其骸骨,并迎弟侄等一十五丧而归,改葬祖父母,以诸丧序列祔于茔次。州县以闻,旌其家。

  • 马士琪

    马士琪(?—1719)清代女诗人。字韫雪,四川省西充县人,马廷用玄孙女,自幼从父亲马云锦就读,后随父亲宦游江南大地。马士琪喜诗好文,精于诗,推崇杜甫、陆游,诗稿为其父宦朋传抄,咸相推重,十四岁便蜚声诗坛。

  • 李瀚

    李瀚(?—1775)字文澜,汉军镶黄旗人。少孤,母苦节食贫,抚以成立。瀚选入咸安宫肄业。雍正十年举人,充景山官学教习。

  • 周青

    周青,字木君,荆溪(今宜兴)人。有《柳下词》一卷,族孙周济作序。

  • 吴澄

    吴澄(1249年2月3日—1333年8月5日),字幼清,晚字伯清,抚州崇仁凤岗咸口(今属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人。[1-2] 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与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吴文正公全集》传世。曾著《列子解》,今已佚。

  • 王猷

    王猷,字世伦,南朝宋琅琊临沂人。太保王弘之侄,光禄大夫、东亭侯王柳之子,位侍中、光禄大夫。

  • 徐坚

    徐坚(660年-729年),字元固,浙江长兴人。以文行于世,唐玄宗朝重臣。少举进士,累授太学。初官为参军,多次升迁,深得玄宗信任,奉敕修撰《则天实录》、《初学记》等书籍。历官至太子左庶子、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崇文馆学士、集贤院学士。与刘知几等同修《三教珠英》、《则天实录》。卒,赠太子少保,谥曰文。著有《大隐传》、辑有《初学记》传于世。坚与父齐聃俱以词学著闻。坚长姑徐惠为太宗充容,次姑为高宗婕妤,并有文藻。议者以为“方之汉世班氏”。

  • 石延年

    石延年(994~1041)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原籍幽州(今北京市一带)人,后晋把幽州割让给契丹,其祖举族南迁,定居于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南)。屡试不中,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学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