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诗词古文>薛元超生平

薛元超生平介绍

薛元超(623年-684年),名振,以字行,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唐朝宰相,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孙,文学馆学士薛收之子。薛元超出身于河东薛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子舍人、给事中、中书舍人、黄门侍郎、饶州刺史、东台侍郎、简州刺史、正谏大夫,袭爵汾阴县男。仪凤元年(676年),薛元超拜相,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永隆二年(681年),升任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辅佐太子监国,并在唐中宗继位后因病致仕。光宅元年(684年),薛元超病逝,时年62岁。追赠光禄大夫、秦州刺史,谥号文懿,并陪葬乾陵。>>查看薛元超的诗词古文

生平

早年经历

  薛元超自幼丧父,九岁时袭封汾阴县男,长大后善于文辞,累迁至太子舍人,参与编修《晋书》。唐高宗即位后,薛元超被擢拜为给事中,时年二十六岁。他多次上书朝廷,指陈时政得失,后改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数遭流贬

  永徽六年(655年),薛元超担任黄门侍郎、检校太子左庶子。他引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寒士,受到舆论的赞赏,后因病外放为饶州刺史。

  龙朔三年(663年),薛元超被拜为东台侍郎。四月,右相李义府因罪被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薛元超违背旧制,为李义府请求马匹代步,也被贬为简州刺史。

  麟德元年(664年),西台侍郎上官仪为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得罪武则天,被诬陷谋反,下狱处死。薛元超因曾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也受到牵累,被流放嶲州。

担任宰相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大赦天下,薛元超得以返回京师,出任正谏大夫。

  仪凤元年(676年),薛元超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当时,唐高宗非常宠信薛元超,常将他召入宫中,让他和诸王一同参与私宴。不久,唐高宗到温泉宫狩猎,诸蕃酋长也随从前往。薛元超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上疏劝谏,得到高宗的采纳。同年十二月,薛元超被任命为河北道大使,巡抚河北。

  永隆元年(680年),术士明崇俨被刺杀。武则天怀疑是太子李贤指使,便命薛元超与裴炎、高智周一同到东宫审讯,结果在东宫搜出铠甲数百具。李贤因此被定为谋反,废为庶人。不久,唐高宗改立英王李哲为皇太子,并更名为李显。
永隆二年(681年),薛元超升任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

  永淳元年(682年),唐高宗前往东都洛阳,让薛元超留守长安,辅佐太子李显监国,并对他道:“太子不通政务,关中之事,全部托付给你了。”当时,李显常出城打猎,以致怠于政事。薛元超劝谏道:“打猎常发生危险,殿下为人之子,不应置自己于险地。”唐高宗得知,厚赏薛元超,并召李显前往洛阳。

风疾病逝

  弘道元年(683年),薛元超患上风疾,不能言语。不久,唐高宗驾崩。薛元超前往洛阳奔丧,并上表乞骸骨,得以金紫光禄大夫之职致仕。

  光宅元年(684年),薛元超病逝,时年六十二岁,追赠光禄大夫、使持节都督秦成武渭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谥号文懿,获赐东园秘器,并陪葬于乾陵。

家庭成员

父亲:薛收,官至天策府记室参军,封汾阴县男,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

妻子:李氏,巢王李元吉之女,封和静县主。

儿子:薛耀,官至给事中,袭汾阴县男。

儿子:薛毅,官至太子舍人。

儿子:薛俊,官至慈州刺史。

墓葬纪念

  薛元超墓位于陕西省乾县,是唐高宗乾陵陪葬墓,于1971年发掘。其墓志现藏于乾陵博物馆,志文楷书,共57行,每行57个字,实刻2657字。

猜你喜欢

  • 陈政

    陈政(616-677年)字一民,号素轩,唐朝前期,河东人。父陈犊,字克耕,祖籍山西河东,隋朝将领陈果仁之子,驻守河南光州,隋朝末年说服陈果仁以五万精兵降唐,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功拜玉钤卫翊府中郎将,封开国元勋济美嘉庆侯,原配卒,陈政为陈犊与魏敬之子,排行第三。陈政唐朝前期河东人(今山西)。开辟漳州的将领之一,青年时随其父陈犊攻克临汾等郡,唐太宗任其为左郎将。

  • 赵与

    赵与(1242~1303),字晦叔,号方塘,赵师雍之孙,县城西街人。南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任鄂州(今湖北武昌)教授。时元兵压境,士大夫轻视军情,耻言边事。赵对诸生说:"文武之用,不可偏废。韩范二公,不以言武而失文;曹彬、狄青,不以清谈而丧武。文事武备,豫然后立。"咸淳十年(1274),元丞相伯颜兵占鄂州,赵率领宗族到军门上书,言贾似道误国,极力陈说不嗜杀人以服民心,要求保护宋室诸人。大德七年(1303)正月,卒于大都,终年62岁。家贫无钱归葬,成宗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谥文简,赐五千贯,给舟车还葬黄岩塔山之原。

  • 郑五锡

    郑五锡,字山石,朝鲜人。

  • 赵鼎

    赵鼎(1085-1147),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 苏蕙

    十六国时前秦始平人,字若兰。窦滔妻。滔为苻坚秦州刺史,以罪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诗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读,词甚凄惋。一说,窦滔为安南将军,另有宠姬赵阳台,镇襄阳时独携赵之任。苏蕙感伤而织锦为璇玑图诗以寄。

  • 王元节

    金弘州人,字子元,号遁斋老人。海陵天德三年进士。雅尚气节,不随时俯仰,仕途颇不顺利,以密州观察判官罢归。逍遥乡里,诗酒自娱。年五十余卒。有诗集。

  • 赵我佩

    赵我佩,字君兰,仁和人,赵庆熺女,□砺轩室。

  • 李元纮

    李元纮(?-733年),字大纲,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滑州(今河南滑县),唐朝宰相,殿中监李道广之子。李元纮本姓丙,曾祖时获赐李姓。早年历任泾州司兵参军、雍州司户参军、好畤县令、润州司马、万年县令、京兆尹、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开元十四年(726年),李元纮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并封清水县男。他担任宰相三年,因与同僚杜暹不和,被罢为曹州刺史,后又调任蒲州刺史,因病致仕。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李元纮病逝,追赠太子少傅,谥号文忠。

  • 蔡幼学

    蔡幼学(1154-1217),寿64岁,字行之,瑞安新城人。1172年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卒谥文懿,病逝京都,归葬永嘉洋岙山。他是永嘉学派巨擘陈傅良的弟子,关系密切,学术观点相近,遂成为永嘉学派继承者。

  • 王清惠

    王清惠,约活动于宋度宗咸淳至元世祖至元(1265—1294)前后。宋度宗昭仪。[1] 恭帝德佑二年(1276),临安(今浙江杭州)沦陷,随三宫一同被俘往元都,后自请为女道士,号冲华。现存诗四首,词一首,皆融个人遭遇与国破家亡、去国怀乡于一炉,为亡国遗民长歌当哭之作,格调低回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