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诗词古文>班昭生平

班昭生平介绍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查看班昭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在父辈的影响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十四岁时,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

为兄请命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久居偏远的异地,年迈思念故土,上书朝廷请求回国。班昭为求把班超召回国,上疏和帝:”班超刚出塞时,就立志捐躯为国,时逢陈睦被害,班超以一己之力,辗转异域,幸亏有陛下的福德庇佑,得以全活,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当初跟随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作古。班超年满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尽报国,已力不从心。如有突发事件,势必损害国家累世的功业。

  我听说古人十五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休息、不服役的时候。因此我冒死请求陛下让班超归国。班超在壮年时候竭尽忠孝于沙漠之中,衰老的时候则被遗弃而死于荒凉空旷的原野,这真够悲伤可怜啊!如果班超逝命丧异域,边境有变,希望班超一家能免于牵连之罪。”

  奏章送上,和帝看后非常感动,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告老返乡。

朝中大家
  班昭的哥哥班固著写《汉书》,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就谢世了。汉和帝下诏让班昭到东观藏书阁,将《汉书》续写完成。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班昭为老师,称为“大家(gū)”。每逢各地贡献珍贵稀奇物品,就叫班昭作赋赞扬。

  邓太后临朝听政后,特许班昭参与政事。班昭为政勤奋,邓太后非常满意,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国的国相。

  《汉书》刚面世时,许多人读不懂,同郡马融便拜伏在藏书阁下,跟随班昭学习《汉书》;后来皇帝又下诏书叫马融的哥哥马续接替班昭,完成《汉书》。

谏言太后
  永初年间,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以母丧为由,上书朝廷,请求退职。太后不打算批准,征问班昭。

  班昭于是上疏说:“皇太后陛下美德盛行,秉承尧舜之政,广开言路,兼听狂夫、村民之见。臣下愚昧,得遇明主,敢不披肝沥胆,以报皇恩。

  臣听闻最高尚的品德莫过于谦让,所以历代盛赞,神灵赐福。先贤伯夷、叔齐互让国君,天下佩服他们的高风亮节;太伯让位给季历,孔子再三称赞。因此他们美德盛传,扬名于世。《论语》说:‘能用礼让治国,从政还有什么可为难呢?’由此可见,推让的美德,影响深远。

  如今四位国舅坚守忠孝,主动辞官归隐,如果以边关未宁而拒绝,日后国舅或有微小过失,只怕谦让之名不可复得,尽妾之愚见,陈言于此。妾自知言不足取,聊表虫蚁之心,以报皇太后之恩。”

  太后听从了班昭的建议,同意邓骘等人的请求,于是邓骘等人得以辞官还乡。

著书女诫
  班昭晚年,身患疾病,家中女子们又正当出嫁的年龄,班昭担心她们不懂妇女礼仪,令未来的夫家失面子,辱没了宗族,于闲暇时作《女诫》七章,以做勉励,书成后,对宫内妇女的教育很有帮助。

  马融读后认为很好,让自己的妻子、女儿学习。

  班昭丈夫曹世叔之妹曹丰生,也有才惠,对《七诫》不同意,写书反驳,文辞也很可观。

晚年经历
  永初七年(113年)正月,班昭之子曹成出任陈留郡长垣长(今河南长垣县),班昭随其子到长垣就职。进入长垣以后,班昭追忆先贤,触景生情,仿班彪《北征赋》写成《东征赋》。

  班昭年逾古稀而逝,享年七十多岁,邓太后身穿素服表示哀悼,并派使者监办班昭的丧事。

主要成就

续成汉书
  班昭在完成汉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整理《汉书》、完成八表、传播汉书。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被牵连,死于狱中。《汉书》未成,稿本散乱。班昭继父兄遗志,在藏书阁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并在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八表:《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除整理、续写《汉书》外,班昭在传播和普及《汉书》方面,也颇有贡献,曾教授大儒马融等诵读《汉书》。

主要作品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班昭著作有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谕、上疏、遗令等,共十六篇,其儿媳丁氏曾编撰成集,今佚。班昭作品存世有清·严可均《全后汉文·卷九十六》收录的《东征赋》 、《女诫》等七篇 ,班昭曾为班固《幽通赋》作注,见于《文选》李善注中。

作品名称
  散文 《汉书》八表、《女诫》、《为兄超求代疏》、《上邓太后疏》
  赋 《大雀赋》、《 针缕赋》、《蝉赋》 、《东征赋》、《欹器颂》

班昭女性观
  班昭提倡妇女要有“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其女性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强调男尊女卑思想和强调顺从。

  班昭认为女人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处于卑微的地位,清醒自己的性别角色,由此出发,主张妇女应承担在家辛勤劳作,操持家务,侍奉丈夫等由性别角色而决定的社会责任。并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作了具体解释。班昭强调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此认为女人的天地在于家庭,不必有才,如有也是“治内之才”,把妇女纳入儒家设计的有助于维系家庭人伦关系的体系。班昭又由男尊女卑思想衍生出女子对于男子绝对顺从的思想,并强调妻子除了要对丈夫顺从外,还要对婆婆顺从。

  班昭倡导的女性观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女诫》作为“女四书”之一,极大地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

人物评价

范晔:(班昭)博学高才,(丈夫)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徐钧: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编汉史何须续,女戒人间自可传。
萧良有:班昭汉史,蔡琰胡笳。 凤凰律吕,鹦鹉琵琶。
刘克庄:为孟坚补史,班昭才学,中郎传业,蔡琰词章。
刘体信:班昭续成《汉书》,马融在当时,亦博学者,请伏阁从班昭受句读,其识见过后人远矣伟矣。
清溪徐曼仙畹兰:倾倒班昭续史才,十年别梦绕苏台。
康有为: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学、秦良玉之勇毅、辛宪英之清识、李易安之词章、宋若宪之经术,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鳞角。

猜你喜欢

  • 钱继章

    浙江嘉善人,字尔斐。崇祯九年举人。有《菊农词》。

  • 曹元用

    曹元用(1268年—1330年),字子贞。祖籍阳谷阿城(今嘉祥县纸坊镇李村),后迁居汶上。元代大臣,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并称为“三俊”。元文宗天历二年(1330年)去世,赠正奉大夫、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东平郡公。谥"文献"。有诗文集40卷,名《超然集》。

  • 王彧

    王彧(413-472年),字景文,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南朝宋重臣,东晋太傅王导五世孙。美风姿,好言理,宋文帝甚相钦重。宋明帝即位,加领左卫将军,迁丹阳尹,丁父忧。起为冠军将军,拜江州刺史,封江安县侯。泰豫元年春,因外戚权重而赐死,时年六十。

  • 王景中

    世次不详。《全唐诗》收省试诗《风草不留霜》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二。

  • 妙信

    妙信,字山愚,号诗禅。瓜州僧。

  •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岑文本

    岑文本(595-645年),字景仁,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唐太宗朝宰相,文学家。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十四岁为父申冤,辞情激切,由是知名。萧铣荆州称帝,聘为中书侍郎。河间郡王李孝恭平定荆州,力劝安民。贞观元年,以为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官至中书令,封为江陵子,参豫政事。贞观十九年,从征辽东,卒于途中,享年五十一岁,褒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陪葬昭陵。

  • 阮逸女

    阮逸,字天隐,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景佑二年(1035),典乐事。庆历中,以诗得罪,除名贬窜远州。皇佑中,特迁户部员外郎。与胡瑗合著有《皇佑新乐图记》。

  • 徐灿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 郑文妻

    「文」秀州人,太学生。「妻」孙氏,存词一首。